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人们始终想要融入自然,融入“天道”中,以此来获得归属感、存在感。为实现这一融入,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论断。儒家的“天人合一”论断,就思维特征而言,显然是“双回向”的致思取向,强调形上超越与形下落实(既超越又内在)的辩证统一。而“诚”则是儒家构架“天人合一”双回向思维过程的核心范畴。换言之,在儒家看来,形而上的“天”与形而下的“人”,正是通过“诚”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合一”,构成存有论意义上的统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就是儒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将“诚”论证成“通天人”范畴的历史,就是儒家关于“诚”既是“天道”又是“人道”之思考从零散向系统精深化不断迈进的历史。本文之所以要对古代儒家(孔子、子思、孟子、荀子、李翱、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诚”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揭示儒家“诚”范畴的全面内涵及其在“‘天人合一’双回向思维”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正是为了阐释这一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