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推行了较长一段时间,这项工作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各地的土地资源禀赋、农户收入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都不相同,使得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性。通过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效果评价,总结试点的成功经验、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以期为推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首先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开展情况做了总体性介绍,其后深入分析四种试点模式及其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成功经验、困难和问题。再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信息中介和农地抵押机制的引入对提升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意愿和农户获得贷款可能性的效果,以及对贷款均衡利率水平的影响。最后利用调研数据定量分析贷款缓解农户融资约束效果,并运用Probit模型剖析贷款供需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结论是:1.各试点地区结合当地的农业产业基础与特色、土地资源禀赋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特有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当地农户提供了融资的新渠道,对于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发挥了积极效果;2.缺乏消除农户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途径时,信贷市场竞争模型证明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机制的引入,可降低农户与金融机构信息的不对称性,以此提高农户贷款可得性缓解其融资约束;3.通过对调研数据定量分析发现,浙江省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的农户中有36.57%获得贷款,黑龙江省达51.35%,但都存在普通小规模经营农户获得贷款的比例远低于规模化经营农户的情况;4.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从两省的实证结果来看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但是土地确权颁证对供给与需求都有显著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