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黄柏苷对黄檗种子休眠特性及野生种群更新的影响,本文对黄柏苷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含量年度变化规律,环境温度及树木性状对含量的影响,黄柏苷对种子休眠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环境温度、黄柏苷含量与黄檗种子休眠程度三者之间的关联;对野生生境土壤黄柏苷含量条件下黄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研究,判断黄柏苷在黄檗野生种群更新障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黄柏苷主要存在于黄檗繁殖及营养器官,在叶片、花、幼果及果皮中含量最高,可达80—110 mg/g。叶片中,黄柏苷含量在萌芽期最高,随物候期持续下降,萌芽至初果期含量下降显著,落叶期含量最低。繁殖器官中,花蕾至初果期含量较高,该阶段内存在明显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初果期后随着果实生长含量迅速下降。在温度相差较高的地域间,叶片中黄柏苷含量在各物候期均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温度与黄柏苷含量存在温度越低黄柏苷含量越高的负相关关系。在同一地域,年度间温差下,黄柏苷含量仅在部分物候期存在一定差异,含量差异与环境温度无一定关联。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在萌芽至初果期,对黄柏苷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为:最小日低温、日低温均值、最大日高温、日高温均值。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较低的白天温度,较温暖的夜间温度,较小的日间温差有利于黄柏苷含量的增长。树龄对黄柏苷含量有显著影响,树龄越大黄柏苷含量越高;在雌、雄株间黄柏苷含量无显著差异。环境温度与黄檗种子休眠程度存在环境温度越高,种子休眠程度越浅;环境温度越低,种子休眠程度越深的负相关关系。在较低温度地域生长的黄檗,种子休眠解除所需低温层积时间显著高于生长在较高温度地域的黄檗。同一地域所产种子,经相同天数的低温层积,较低温度年份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温度较高年份的种子。为确定黄柏苷对种子休眠程度的影响,于花期前后对黄檗繁殖器官喷施黄柏苷溶液,喷施黄柏苷繁殖器官所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同等处理喷施野生型拟南芥,与对照相比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降低,种子发芽速率受到抑制,发芽时间显著延长。结果说明,黄柏苷含量对种子休眠程度确有影响,黄柏苷含量的升高会导致种子休眠程度加深。对野生黄檗生境土壤进行4年的持续检测,发现生境土壤中黄柏苷含量均值在0.22—45.11 μg/g范围,最大值为58.93 μg/g。取黄檗自然生境中不含黄柏苷的土壤,添加黄柏苷单体及黄檗落叶作为培养基质,检测黄柏苷对黄檗种子发芽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黄柏苷单体含量达60 μg/g时,黄檗种子的休眠解除及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添加黄檗落叶的土壤,当黄柏苷含量达40 μg/g时,黄檗种子的休眠解除及种子萌发受到抑制。结果显示,黄柏苷对黄檗野生种群更新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推迟和缩短种子发芽最大速率时期,延长种子发芽时间、降低种子发芽指数、降低幼苗干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