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上,GDP快速持续增长,国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并朝着一个严重的态势发展。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国家,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在城乡差距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最为突出。数据显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收入比连年上升,并于2009年达到了惊人的3.33:1。当前,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问题的学者很多,但基于区域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献却少之又少。基于区域视角探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为我国经济体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从区域视角入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收入差距的区域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是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本质分析,并通过定量部分进行深入地分析;实证部分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模型进行了回归。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在说明了选题背景和意义之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提出自己的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了研究我国收入差距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并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学理论、新古典区域经济学增长理论、倒U型假说理论等结合起来;第三章,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依次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第四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地理因素、资源禀赋、地方因素、城市引力、对外贸易等五项因素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并具体分析了各项因素的作用效应,是本文的核心。第五章则根据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区域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区域政策与建议。第六章,是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未来展望。本文基于区域视角研究我国31个省市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2004至2013年的一系列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选用回归模型,探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实证结果对于各项因素做出相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地理因素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降低0.013876个百分点;地方因素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1.041874个百分点;资源禀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相应的增加0.020847个百分点;城市引力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相应地增加0.01267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相应地减少0.039661个百分点。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在于:在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区域影响因素时,根据相关理论,选取了地理因素、资源禀赋、地方因素、城市引力、对外贸易五项因素,并为各项因素选取了相应指标。其中,地理因素与资源禀赋主要源于区位理论,而地方因素基于倒U型假说选取了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这三项因素均为静态因素;城市引力是基于引力模型,体现了各省内部地区的区域互动情况,而对外贸易则体现了区域的对外互动机制,这两项因素实为动态因素。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近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综合区域的静态因素、动态因素以及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了各项区域影响因素的有机融合。而本文的不足之处则在于:第一,对于城乡差距的测度仅就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进行了分析,未考虑区域经济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对一体化道路的分析不够精确,不够全面;第二,对于一些因素与指标未能完全做到细化及分解,虽对总体效应进行了阐述,但未能做到鞭辟入里,且对于一些指标与数据缺乏更深层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