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共同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全世界都在空前关注生态环境的治理、改善和保护问题。各国纷纷以政府和社会的名义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之中,各种环境保护运动和形形色色的环境保护组织试图建立起一个庞大而有效的世界性生态保护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和条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要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思想是非常丰富而全面的。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与发展从未离开自然界,然而,人类并不是消极的适应自然、顺从自然。人类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去探索自然规律,并充分利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整体发展谋利和造福。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推进人类生产与社会文明,更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其次,人是自然界的主体,这并非由人类自己规定的,而是由人的自主性、主观性和自觉性三个主体性特征决定的。正确认识人的主体性特征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再次,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只有实现自然同社会的协调发展,生产力才会大跨度的进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应该选择有利于实现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在社会与自然之间建立生态化的交流方式和互利机制。马克思关于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甚至关乎着人类存亡。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指导,为培育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慧支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建设体系之中,明确提出要以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指导思想,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逐步实现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指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忽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努力培养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培育人们良好的生态思维方式和生态习惯,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体系和生态保护监督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最终要实现彻底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