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政治教化论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唐时期的政治教化及其造就的核心政治道德作为考察对象,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迁易与思想观念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问题;同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对学界关于中唐变革地位的论断以及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教化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唐时段的具体起止予以了界定;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一章回顾了先秦诸子的教化思想、秦汉之际政治教化思想的转变以及两汉至唐前期的政治教化实践,重点在于指出两汉至唐前期政治教化的核心政治道德是“孝”。第二章论述了中唐政治教化实施的背景。分析了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及异族侵扰为表现的中唐之变及其导致的君国危机,入仕双轨制下士人群体的分化,宗族式微引起的君国意识的上升,以韩愈思想为代表的中唐政治教化思想等问题。认为面对君国危机,统治者对民众进行以“忠君爱国”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化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第三章论述了中唐政治教化的内容。分析了“忠”之教化的具体形式、“忠”之实践的主要表现以及中唐时期人们在“忠”“孝”之间的取舍,归纳出了中唐政治教化所体现出的核心政治道德:“忠”。结语部分概括了核心政治道德在中唐前后由“孝”到“忠”的转变过程及其影响。认为中唐以“忠君爱国”为主旨的政治教化的实施,为宋代重建专制皇权政治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而“忠”取代“孝”上升为核心政治道德,则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普遍皇权”建立的主要标志之一。
其他文献
罗吉尔·培根是中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神学家、经院哲学家和科学家。在“12世纪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在吸收阿拉伯文明的基础上,培根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主要涉及神学、哲学和
元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商业空前繁荣的朝代,其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为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积极地采用汉法与有效的保持其传统的游牧民族的管理模式,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管理体制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元代税务机构、税官的职能,一方面对元代税务机构发展、设置、分布以及税官的选用、管理等作了详细的论述,另一方面,讨论了元代税务机构、税官的征税任务、征税对象、
吉泰盆地有适宜的环境和气候,人类的繁衍活动过程产生了大量文化遗迹,随着汉代白口城的发现及汉代墓葬的发现,对吉泰盆地内的庐陵郡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相关研究与认识将
1949年5月,中共接管南汇,随即开始基层建政,以南下干部、新吸纳的积极分子以及一部分的旧职人员为主体组成了一个层级细密的基层行政网络,本文以此为背景,从乡村干部的任用、
为了模拟卫星在轨全年的太阳辐照情况,检验、优化整星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分析了光学载荷的在轨成像条件,设计了一种基于7维扫描镜+2维折反镜+1维被测样件共计10维运动机构的扫
讼师在清代社会是一个特殊职业群体,他们经常被指责为专营诉讼、骗取老百姓钱财的地痞流氓。清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禁止讼师的活动。然而,讼师在清代却禁而不绝,并且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