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污灌区地下水进行采样,测定地下水中无机组分15项,有机组分22项,好氧类指标2项,细菌指标3项,采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评价典型污灌区的水质;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污灌区内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仍不同程度地被一些组分污染。主要污染组分包括硫酸盐、“三氮”、总硬度、TDS、细菌、大肠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现象极其严重。利用ARCGIS绘制污染物平面分布柱状图,分析污灌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并通过对比污水渠及地下水的历史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污染物来源,得出目前地下水污染源应来自三个不同方面:先期污水渠污水灌溉累积效应、前期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的进一步溶滤以及农业施肥等。基于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适宜数值模型,预测三氮、TDS、总硬度、总大肠菌群未来30年在水平及垂向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现有开采、灌溉条件下,分析已经受到污染的上游浅层地下水对深层潜水和下游的影响,在弥散和渗透作用下,在水平及垂向上污染物分布范围扩大,但是未对深层地下水造成污染。对渗透系数、弥散度、吸附系数、降解系数对污染物垂向运移的影响进行敏感分析,对抽水层位、抽水量、抽水位置、有无天窗及天窗位置对污染物垂向运移的影响程度做情景分析,判定主控因素,并据此提出污灌区地下水污染调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