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工业化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发展,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日益依赖于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的支撑,由此可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必须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日益软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作为提升自身价值的源泉的同时,还沟通着各类制造业的生产环节,故而被形象的成为“粘合剂”。从制造业在各国的发展轨迹来看: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将更多的依赖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中国由于长期以来受“重工农轻服务业”的政策导向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往往偏重于鼓励制造业发展而把服务业发展置于经济发展战略之外,在市场准入条件、政策扶持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采取了诸多限制。铁路、电信、航空、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存在着较高的经济壁垒和行政壁垒。从陕西省的发展现实来看,虽然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支撑,陕西省制造业自身仍需从事大量非核心的服务性经营活动,这严重抑制了其竞争力提升,也是导致该产业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作为高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可以接盘传统制造业的需求,而且是促进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相互影响及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战略与途径。首先,通过构建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其次,研究分析了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互动影响,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der因果检验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并揭示出陕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Grander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量化分析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绩效。最后,结合生产性服务业在陕西省发展滞后已严重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促进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希望能进一步引起人们对该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共分6章。除绪论(第1章)、结论与研究展望(第6章)外,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部分。其中,理论篇包括第2、3章,侧重于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实证篇包括第4、5章,侧重于对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陕西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相关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