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临床病理特点为胰腺增大、胰腺及胰腺周围炎症、坏死、出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最早是由Fitz于1889年通过对尸体解剖进行描述的,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里,人们对该疾病的救治仍然没有一种确切的方法。大多数患者都是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可以自限自愈,但其中有20%-30%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病程凶险,临床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如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其死亡率高达10%。因此,早期正确评估对预测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显得极为重要,以便帮助临床治疗、监护,降低死亡率,可能更及时有效地救治急性胰腺炎。但早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判定并不简单,因为在早期大多数患者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都未出现。因此,传统非特异性的评分系统常被用于早期胰腺炎的预测,如全身评分系统研究(Ranson’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局部评分系统研究(BalthazarCT评分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系统和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s,EWS)等。绝大多数评分系统都有其侧重点和局限性。大量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快速并准确的评分系统。目前,一种新颖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评分系统日趋引起重视。它简单易行,能在24小时内更为准确地预测AP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利于临床监护和及早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目前BISAP评分是否能有效地预测中国人群胰腺炎预后亟待阐明,它与最常使用的Ranson’s评分系统之间的优劣也尚不明了。本研究选取2007年6月到2010年10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用Ranson’s评分和BISAP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两两比较评分系统在早期预测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等方面的价值。目的:比较BISAP评分与Ranson’s评分在预测中国人群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方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07年6月到2010年10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AP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患者共652例,采用BISAP评分与Ranson’s评分对比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urve,ROC)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二者在预测AP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我院于2007年6月到2010年10月共收住693例AP,不符合纳入标准者41例,符合纳入标准者共652例,其中男性377例,女性275例,平均年龄48岁(四分位值38岁-59岁,范围6岁-91岁),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10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544例,胆源性胰腺炎341例(52.3%),特发性胰腺炎128例(19.6%),高脂血症性胰腺炎66例(10.1%),酒精性胰腺炎33例(5.1%),ERCP术后胰腺炎17例(2.6%),妊娠胰腺炎14例(2.1%)和其他类型胰腺炎42例(4.4%)。30例死亡(死亡率3.2%)。BISAP不同分值中重症胰腺炎及死亡人数可以明显看出,BISAP值越大,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百分比明显升高。特别是当BISAP等于4分时,重症胰腺炎和死亡率所占的相应百分比为80%和60%。BISAP与Ranson’s评分系统在评价预后方面的差异显著,二者的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95%CI0.808-0.883),0.771(95%CI0.722-0.820);死亡率分别是:0.809(95%CI0.699-0.920),0.762(95%CI0.638-0.885)。结论:BISAP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早期,针对患者严重程度、死亡率的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Ranson’s评分,是目前最简易、及时、连续性强并且对患者而言经济花费少的评分系统,可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单位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