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由于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结构,具有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促淤造陆等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能,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湿地的保护,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湿地的退化和消失,湿地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世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芦苇是湿地常见植被,适宜在沼泽、湖滨地区生长,在矿化度较高的水中也能正常生长。芦苇具有防风、增加温度、调节湿度、净化空气等作用,对区域性环境改善、生态平衡、气候调节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博斯腾湖环境,恢复芦苇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地的生态现状,研究影响芦苇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植物作为初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水生植被的存在是博湖长期保持淡水特色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水面上有水生植物生长时,湖面的蒸发蒸腾量低于自由水面的蒸发量,从而降低了水体的矿化度并净化了水体。保护芦苇植被,利用植被改善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投资少、效益明显而持久。本文根据芦苇在不同湿地生境的分布,合理选择采样点,做实验室模拟实验。观测芦苇的生长状况,包括芦苇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芦苇的根茎长度和数量,芦苇秸秆的节数和节间长度,以及芦苇植株<WP=4>的生态适宜性变异和地理分布;测量其所处环境的生物、水文和化学性指标,研究其与芦苇生长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的生长跟矿化度,淹水程度,地下水埋深,各营养元素等环境因素具有重要的相关关系。矿化度越高芦苇的生长态势越差,可以认为芦苇是一种假盐生植物,淡水中芦苇的生长比有一定盐度生长状况良好。芦苇是一种喜水性植物,地表淹水程度和地下水埋深对芦苇生长都有明显的影响。部分淹水(50~80%)有助于芦苇生物量的增长。而淹没式淹水可能使生物量降低,但是植株的高度有所增加,因为淹水可以使芦苇的节间高度提高140%;对根茎的数量没有很明显的影响。N、P、K等营养元素对芦苇生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缺少哪一种对芦苇生长都不利,跟完全贫营养状态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缺P时芦苇生长是最差的。首先要确立环湖生态环境保护带,使大部分农田排水得到有效处理,利用排水沟末端的扬排泵站抽取农田排出的水灌溉湖滨沼泽芦苇,实行人工育苇,利用生物净水作用减少入湖盐量和脱氮除磷,促进博斯腾湖水质淡化。本研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综合性,针对新疆博斯腾湖的生态现状,全面考虑了芦苇湿地恢复的各项指标。同时对于人工湿地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