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鼎革与转型中的文化冲突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思想的解放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发展与深入,历史小说作家们开始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反思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作家们创作取材的范围更为广泛,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关注对象与创作热点,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都成为他们取材与叙事的对象。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两部以明末及清中晚期这两段历史中儒林人士的思想言行为叙事对象的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思考乱世中文化冲突在当代历史小说中的表现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全文共分五部分:前言:新时期历史小说发展概述,主要分析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发展概况,其中包括对作家历史观演变的五个阶段的简要概括,以及对新时期历史小说所表现的不同的审美倾向及其不足的思考。第一章主要指出:唐浩明与刘斯奋均站在现代历史观的角度对两段特殊历史时期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且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当代意识。但是两位作家反思历史的方式与角度又各有不同:刘斯奋侧重对士人做群像描写,《白门柳》通过对复社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士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悉心描绘来表现动荡社会所激发的文化冲突与变迁。唐浩明则通过描写社稷重臣曾国藩的一生经历来对清中晚期这段由盛转衰的历史进行反思。两位作家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都通过对乱世生活的描写,寄寓了深刻的兴亡之思,并且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第二章着重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审美追求进行概括,指出:《白门柳》与《曾国藩》这两部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是有史有据,而且在非主要人物与事件上又充分发挥了艺术虚构能力,基本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通过历史人物与小说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比较,重点分析说明两部作品在艺术与史实之间的权衡与平衡。第三章主要分析两部作品人物塑造之异同,同时分析作者塑造这些艺术形象的创作出发点之所在。根据两部作品中对人物描写的轻重的不同,对《白门柳》中并行交替出现的三位主人公一一进行艺术形象分析;对《曾国藩》则只着重分析了曾国藩这一人物形象。第四章主要揭示《白门柳》与《曾国藩》二书通过塑造乱世士人形象所进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与思考,重点探讨两部作品通过人物与历史事件反映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进一步归纳总结作家在作品中通过人物与事件对中国文化及中西文化碰撞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既是一种材料又是一种结构,通过特殊的编织工艺可以直接编织成各种复杂形状,避免二次加工,使其在具有高比强度和比高刚度的同时不存在易分层等一系列问题,在
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PPIs)在大多数细胞活动过程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和功能研究对理解生命的行为过程、防患疾病、开发新
<正>自1825年英国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始运营,宣告了世界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有力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从1876年吴凇铁路算起,中国铁路也已经有一百多
全面财务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财务预算是企业战略落地实施的第一步,预算的有效实施能协调各部门工作,恰当配置企业各项资源,推动企业有策略、有目标地向前发展
桑德拉&#183;希斯内罗斯(Sandra Cisneros),美国墨西哥裔当代著名女诗人。从小就随父母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往来迁徙。居无定所的生活和墨西哥裔移民的边缘地位使得她难以交到长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李劼人思想变化与其文学实践之间的构成关系,试图厘清现代时期李劼人思想变化的状况,以及这种思想对其创作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影响,进而讨论作品内容与艺
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界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只剩下一些隐蔽起来的党员。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后,毛泽东非常重视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多次召开边界各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
可转债的发行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然而投资者在进行可转债投资时对于转股时机的选择会因为其能力而体现出不同的结果。基于简化的近似模型体系下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对我
王昙是性灵诗派后期的重要成员,也是乾嘉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誉为“乾隆后三家”之一,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式善就曾作《三君咏》,将其与性灵诗派后期的成员孙原湘
自宋以来,婺州地区逐渐形成了浓重的理学传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底蕴。这种传统在人格熏陶、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方面对婺州地区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元明之际,婺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