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联合入路下、三钢板与双钢板对于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方法下对于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8月1日—2016年1月31日期间,满足筛选条件的,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筛选条件为闭合性骨折、单膝、诊断明确(排除合并有其他心、肺、肝、肾、血液、免疫等内科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共68例。其中采用联合入路三钢板治疗的有28例(A组),联合入路双钢板治疗的有40例(B组),分别采取的手术方法为前外侧联合后侧倒L入路三钢板固定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前均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相关科室会诊等术前处理,充分术前准备。统计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患膝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SA)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及SF-36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以上数据使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估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了全部随访,无一例随访缺失,随访月数范围为12~30个月,平均随访月数为16.9个月。手术时间A组(99.3±12.0)min,B组(91.8±10.0)min,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SF-36评分A组(81.0±6.2)分,B组(74.6±6.9)分,P=0.00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B两组优良率分别为89.3%和76.5%,卡方检验结果:X2值4.345,P=0.037<0.05,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膝关节活动度,A组2~122°略大于B组2~119°B组。术后即刻与术后12月患膝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10.35±2.31)°、(11.13±2.43)°,t=-4.466,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三柱骨折,采取联合入路三钢板对其每一柱的骨折的坚强固定,比联合入路双钢板治疗的三柱骨折,可以更好地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骨折块,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其并发症并未增加,而其疗效更加确切。后柱复杂骨折的固定,采取后侧倒L入路具有更好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