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堂集》是现存最早的禅宗灯录体著作,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禅宗史料和唐五代时期口语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是汉语史,尤其是近代汉语研究不可或缺的语料。本文共五章,分别研究《祖堂集》中与现代汉语助词系统密切相关的五个助词:“了、却、著(着)、得、过”。本文首先应用数据库手段,全面收集这些语言成分所出现的句子,尔后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内容,从语法化等级的角度详细分析、论证、统计它们作为谓语动词、结果补语、能性补语、趋向补语、动相补语和动态助词的使用次数、句法结构形式,使我们对《祖堂集》乃至唐五代时期的动态助词系统面貌有较全面的把握。本文对《祖堂集》的“了、却、著(着)、得、过”进行语法化等级的系统描写是在汉语史上《祖堂集》助词研究的首次尝试。此外,我们还将它们与唐宋时期的其它重要文献:《敦煌变文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朱子语类》等进行历史纵向的比较,探讨这些助词语法化的诱因、机制和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还着重讨论了这些助词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如《祖堂集》中“动1+了+动2”格式中“了”的语法属性问题,唐宋时期禅宗著作里“动+却+(宾)”格式里的“却”是否已经是完成体动态助词?表持续态的助词“著(着)”的来源的问题,唐宋时期的“动+得+时量短语”与现代汉语的“动+了+时量短语”的关系,“过”语法化进程迟缓的原因等,对这些问题,本文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