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以前,班杜拉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自我效能理论上。后来他(1986)又提出,不断增长的人类功能的相互依存性助长了集体主体性的作用,集体效能的作用也应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集体效能对团队任务的功能性作用,正在世界范围内接受研究者的严格检验。 目前,中国的集体效能研究仅限于理论评述,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现有的几项成果来看,仅介绍了由自我效能到集体效能的理论演进和集体效能在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尝试性理论探索,缺乏对集体效能理论的系统介绍和实证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体效能研究在中国的开展。针对这一现状,为全面、深入考察集体效能的实质,本文综合使用了理论辨析、文献综述和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 集体效能理论作为团体研究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心理学以及个体、团体心理学有着一定的联系。探讨这些学科与集体效能研究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集体效能概念产生和发展的逻辑线索。集体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认知论中的一部分,要厘清这一概念的实质以及由自我效能扩展到集体效能的内部原因,还必须对班杜拉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考察。 本文结合实证研究讨论集体效能的界定和测量问题,对集体效能概念进行操作化分析,将有助于集体效能实证研究的开展。另外,本文还将集体效能与其他团体心理概念进行比较,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可以看出集体效能概念的独立性,即它具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我们通过审视教育组织、城市社区、生产组织、军事组织、政治组织和运动组织的集体效能对团体生活的作用,发现集体效能的作用形式是多样化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在梳理以往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抽取出了集体效能研究的理论共识,勾勒出了初具规模的集体效能理论的轮廓。我们发现,集体效能信念在团体活动中执行着认知、抱负、动机和调节功能。作为团体心理概念,集体效能信念实质上包括了一些突变的属性,但它与个人效能仍然具有类似的功能和过程。 本文还通过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对班杜拉提出的集体效能理论的某些假设进行检验。该实验考察的对象是塑造集体效能的信息源以及集体效能信念对团队努力程度的影响。选取了塑造集体效能的重要信息源—团体成败经验柞为考察对象,然后在混合实验设计的三次测量中检验集体效能估计对作业成绩和团体努力程度的影响。本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l)在同等初始效能条件下,接受成功经验处理的组,集体效能显著提高。(2)在同等初始效能条件下,接受失败经验处理的组,集体效能显著下降。(3)同样接受失败经验处理,高集体效能组将保持他们的努力程度(运动时间和最大心率)。 本文的最后,将对集体效能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发掘该理论的启示意义,同时对集体效能在中国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探讨集体效能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集体效能研究在许多方面和传统的团体心理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首先,所达到的水平和深度有差异;其次,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第三,所涉领域的范围大小不同。作为一种新的视角,集体效能研究必然兼有贡献性和局限性。它的贡献有:首先,扩展了人类主体性研究的领域;其次,丰富了团体心理研究;还有,提供了一种个体研究过渡到集体研究的模式。集体效能研究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于强调差异性;第二,夸大了集体效能的解释能力:第三,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地将集体效能推向实践应用。集体效能研究在诸多领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认为,集体效能研究的最大的启示在于,它提醒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长期过程。 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在中国进行集体效能研究的前景是相对乐观的。理由是:其一,中国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领域的合作程度鱼需加强,开展集体效能研究正适应了这一需要。其二,中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强力支持。其三,对中国心理学学科发展而言,加强对集体效能这样的新概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与世界心理学研究同步。最后,集体效能研究可能在跨文化研究中发挥作用,促进中国心理学家与世界心理学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