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心皮数基因CsCLAVATA3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中,CLV3-WUS反馈调节机制精准地维持着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的平衡。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WUS促进干细胞标记基因CLV3的表达,维持干细胞特性;而CLV3的表达抑制WUS的转录水平,促进干细胞分化,控制着茎尖分生组织中干细胞的数目。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黄瓜心皮数是由CsCLAVATA3基因控制的简单质量性状。本试验旨在通过验证该基因的功能,阐明CLAVATA3基因在黄瓜心皮数变化过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考察其作为信号肽激素的功能表达情况。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黄瓜CLE基因家族开展了全基因组分析。在黄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6个CLE基因,它们分布在所有黄瓜染色体上。其中一半以上是单外显子基因,10个CLE基因是双外显子基因,1个是三外显子基因。基因Cs CLE24编码区被19个内含子分开。在拟南芥,黄瓜和甜瓜中鉴定了24个直系同源,23个同系同源和8个旁系同源CLE基因对,该同源基因对网络与系统进化树高度一致。在所有26个黄瓜CLE基因中,有14个在甜瓜中发现直系同源基因,在7个在拟南芥中发现直系同源基因。在拟南芥中发现了Cs CLE26的直系同源物,但在甜瓜中未发现直系同源基因,推测Cs CLE26保留在古葫芦科中,但在进化过程中在甜瓜中丢失。计算同源对Cs CLE24-Cs CLE25的Ka,Ks和发散时间,表明该基因对正进行正向选择,导致功能分化。使用已经公开发表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了23种不同的黄瓜组织,Cs CLE9、10、18、22在多个样品中均高表达,表明它们在黄瓜的多个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Chingese Long’9930’中的q PCR分析,Cs CLE基因在生长组织(包括生长点,茎和花)中表达相对较高,而在根中表达相对较低。(2)本试验克隆得到黄瓜品种‘GY14’的CsCLAVATA3基因共324 bp的CDS全长序列。(3)将CsCLAVATA3基因在拟南芥中实现了异源过表达,在同等条件下,转化株比野生型植株生长点减小。(4)成功构建了分别以p KI1.1R和p CAMBIA2300为载体的两类五个位点共六个CRISPR/Cas9敲除载体,对CsCLAVATA3基因实施定点编辑,获得两类表型突变阳性苗,分别为:一是心皮数目由野生型的三心皮突变为五心皮。经过测序验证,导致心皮数目增加的原因是靶位点PAM序列及其后3个碱基的缺失以及2个碱基(A/T)的插入导致心皮数目的表型变化;二是茎的扁化表型突变。扁茎表型是由于靶位点PAM序列及其后3个碱基的缺失以及3个碱基(A/A/T)的插入所导致。(5)通过CRISPR/Cas9敲除CsCLAVATA3基因的操作,同时获得了花萼与卷须表型变异的两类突变体。获得4株突变表型相似的花萼突变体,均为花萼表现异常大且具叶片质感;获得7株卷须着花突变体,突变表型表现为在卷须中下部着花(雌雄皆有,雄花居多),此外,其中一株同时表现出花萼突变与卷须着花两种突变表型,一株表现出卷须螺旋方向出现反转。(6)针对心皮数突变阳性苗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植物激素合成代谢与信号转导等通路。突变体通过调整相关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茉莉酸等物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途径,同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各种受体相应做出上下调变化,协同作用,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心皮数目变化的原因。(7)针对扁茎突变阳性苗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在差异基因富集分析中,多数极显著的差异分析指向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下调表达,解除了顶端优势,同时抑制了茎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上调表达,促进茎的横向生长,并促进叶绿体合成、抑制叶绿素分解,同时促进大量花芽的形成;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途径激活下游靶基因CYCD3,调控细胞分裂。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扁茎表型出现的原因。本研究克隆得到CsCLAVATA3基因CDS全长序列,并运用异源过表达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两种手段验证了其信号肽分子调节茎尖分生组织大小和作为心皮数控制基因的基因功能,运用转录组学分析技术探索了植物激素合成代谢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在两类敲除突变体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了萼片与卷须两类新的表型突变体,为之后相关黄瓜性状控制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移动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促进了移动群智感知的快速发展。参与移动群智感知的用户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留下了大量的位置感知数据,能够用于智能交通、社会化推荐、城市动态感知等。这些群智感知位置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连接起来,构成了丰富的用户轨迹信息,为充分利用群体智慧获得用户兴趣偏好进行移动群智感知的个性化推荐,以及针对个人兴趣偏好和行人流量变化分析提供了可行性条件。然而,(1)传统的个性化路径推荐
自2011年高石1井钻获高产测试气流以来,高石梯地区灯影组气藏已经历了近10年的勘探开发,但目前仍然存在优质储层响应特征不明确、储层预测结果与钻探效果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含硅质云岩岩石物理建模研究、AVO正演模拟研究及有效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储层基础地质特征,对研究区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在此之上分析了储层的宏观展布规律;然后在优化处理地
物联网弱终端追求对“万物”的普遍覆盖,多面向广泛环境感知、工业控制等应用场景,部署规模大,数量多,其设计和优化方向趋向于轻量化、低成本和低功耗,同时还要保持适当的性能以满足应用需要。然而,当前物联网弱终端的功耗优化中,由通信所导致的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在通信原理及对应的通信芯片架构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仅依赖芯片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通信功耗难以实现显著的降低。而通信功耗在弱终端的总功耗中占绝大部分,如果
研究背景和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也称肾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20年预计新诊断肾脏及肾盂肿瘤73750例,约占总体癌症诊断的4%。根治性手术是早期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早期肾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患者往往会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多达30%的肾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已经发生了转移。目前,早期肾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可达93%,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多卡因在抽脂术中的安全和效果,并研究大范围吸脂(≥30%体表面积)结合分次注射抽吸中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从利多卡因毒性探讨大范围吸脂的安全性;系统性评价吸脂手术中液体管理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在大范围吸脂结合分次注射抽吸中经改良的液体管理方案的效果,从液体管理探讨大范围吸脂的安全性。研究方法:1 通过检索PubMed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有关利多卡因和脂肪抽吸文献。对纳入研究做质量评价
二氧化碳(CO2)红外气体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的发展,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移动终端飞速发展的需求牵引下,对CO2红外气体传感器提出了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的新要求。因此,研制微型化红外气体传感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红外气体敏感机理提出微型
目的: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颅脑原发性肿瘤的40%~50%,年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重新构建胶质瘤的分型,将分子表型整合组织病理作为诊断标准。这是首次将分子变异纳入诊断金标准,也是癌症领域的一次变革。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发病率最高,约占星形细胞瘤的75%。其生长速度快,70%~80%未治疗患者病程在3
由摩尔定律所预示的微电子的发展逼近极限,光子技术或者光电子技术则被认为是一种有望进一步提升信息器件性能的关键技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集成度、高速、高效率的光电器件的需求愈发迫切。高集成度的要求促进了器件小型化的发展,但小型化将带来光与器件材料结构作用不充分的负面影响,导致器件效率下降,这个矛盾制约了传统光电器件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微纳光子学迅速发展,基于微纳光学结构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来源于血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是世界第二大血液肿瘤,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都在逐渐增加。尽管M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地提高,但常规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正成为研究热点。MicroRNAs(miRNAs)是进化上保守的短的非编码RNA,其长度为19-25个核
第一部分:EGFR-TKI联合肺部病灶SBRT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终究会产生耐药性。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