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作为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其伦理思想的产生拥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的渊源。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英国和整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各种盘剥的开始,整个道德状况下降。在思想渊源上,沙甫慈伯利提出人的天然情感性,哈奇森提出了道德感,休谟更是建立了情感主义的道德哲学,提出了同情说。亚当斯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首先是关于道德基础产生的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源自于人性中的利他性。由此道德的产生基础就包括了人性基础和同情说,人性具有利他性,就产生了人天生的同情心和怜悯之心,这种同情心对于人具有普遍性、天然性和境遇性。而境遇性就是人们天生就具有想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产生共同的同情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亚当斯密整个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道德基础。其次是由人天生就具有同情心和设身处地的思想,在道德行为的判断上就会产生了一定的标准性。包括论合宜感、论赞同感、论良心和论责任感。在论合宜性方面,亚当斯密指出,同情的发生需要引起他人的同感与另外一个人的合意或合宜,而判断一个人的同情的能力就是从这种合宜性来作为出发点的。合宜性,就是别人的感情与我们自己的感情的合宜方式,就是通过情感的引领而使与他人行为保持一致性而具有道德性。赞同感方面,在幸运和不幸的行为判断合宜性上,在一种情况下某种情况更会得到我们的赞同或同情。在现实的条件下,亚当斯密提出了效用对于赞同情感的作用性与习惯和风气对于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性。良心上,良心就作为一个内心的法庭而使行为具有利他性;责任感方面,亚当斯密正确的责任感应该是出于人们对于行为本身的赞同,依照本身的真实的情感而做出的行为而建立起的责任心。最后是美德论,在道德行为的判断中,人由于天生的同情心和利他性,美德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包括谨慎、正义和仁慈,亚当斯密认为,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去行事的人,可以说是具有完善的美德的人。这就构成了亚当斯密整个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内容。综合亚当斯密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当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性,其价值性表现在完善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和指出道德行为的判断标准。体现为明确地提出了人具有天然的同情心并加以很好的论证,在如何产生同情心和如何判别道德行为,他提出了行为的合宜性、赞同感、责任心,并发挥的美德的作用。其局限性表现在把道德的起源仅仅归于同情与道德行为判断的片面性,道德的起源除了同情心之外还有其他的社会根源,其行为的判断更多地是尊重人、体现人为根本的准则,而不是依靠外在的合宜或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