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近代中国的国际性大都会及金融中心,上海聚集了一大批外资银行和华资商业银行。优越的条件,使其成为了各个地域银行设立分行的首选城市。外地商业银行在沪设立分支机构者,以川帮银行居多。本文就抗战时期在沪川帮银行的基本情况、业务发展及其与川渝地区的互动和影响展开研究。川帮银行是较早来沪发展的地域银行群体,最早可追溯到晚清的濬川源银行。此后,聚兴诚银行和重庆平民银行在沪开设分支机构。30年代以后,陆续有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代中国的国际性大都会及金融中心,上海聚集了一大批外资银行和华资商业银行。优越的条件,使其成为了各个地域银行设立分行的首选城市。外地商业银行在沪设立分支机构者,以川帮银行居多。本文就抗战时期在沪川帮银行的基本情况、业务发展及其与川渝地区的互动和影响展开研究。川帮银行是较早来沪发展的地域银行群体,最早可追溯到晚清的濬川源银行。此后,聚兴诚银行和重庆平民银行在沪开设分支机构。30年代以后,陆续有一批川帮银行在上海开设分支行或办事处。而在抗战期间,川帮银行在沪新开设分支机构的仅有亚西实业银行。川帮银行大批来沪设立分行是在抗战胜利以后。从晚清到民国,上海和西南地区存在着频繁的经济交流,川帮行庄来沪设立分支机构是两地资金融通、信息传递的需要。在抗战前期,由于公共租界的庇护,川帮银行的业务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沦陷,川帮银行业务几乎陷于停顿。以增加存款、减少放款为原则,川帮银行努力吸收存款。但因战时环境的影响,吸存效果并不理想。为鼓励和导引资金内移,川帮银行采取高息吸存、开办重庆比期存款等办法,促进资金的流动。以和成银行为代表的川帮银行,将经营汇兑作为重点方向,增设屯溪办事处,积极承汇大后方的赡家费用,且汇费低、服务态度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滞留在敌占区的家属解决了经济困难。上海川帮银行作为川帮银行总行的分支行,在组织、人事、业务上均接受总行的管理。在战时特殊环境下,总行与分行及联行之间业务往来办法作出了适宜的改变。作为地域银行,川帮银行在川灾赈济中,积极提供资金融通上的帮助。在抗战期间,以嵇鲲生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不畏日伪势力的恐吓,积极倡导资金内移,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政治上,以和成为代表的川帮银行总体上倾向进步,支持中共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的进步活动。上海川帮银行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了一定的民族意识和进步倾向。
其他文献
实现全牙髓功能性再生是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治疗的理想目标。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技术为牙髓再生带来了新的希望,而支架材料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等方法去除组织、器官中的细胞及抗原,可获得天然脱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其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降解性,能够促进干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及分化,同时具有低免疫原性,避免过敏反应和疾病传播,被认为是再生医学一种新型的生物支架。文章
本文聚焦于鄂豫皖苏区婚姻自由政策,通过考察鄂豫皖苏区婚姻自由政策的来源与变化,思考中共革命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过程中,关于婚姻问题的主张、政策内容提出和变化的原因。早期共产主义者关于婚姻问题众说纷纭,直至中共成立也没有统一的看法与政策。中共“二大”后,受到共产国际指导和国共合作的影响,中共在婚姻方面的政策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保持一致,在妇女解放运动中主张“结婚、离婚自由”。随着国共合作破裂、中心工作转
本文以元末明初朱元璋重建王朝秩序并打造成为“神圣天子”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过程中朱元璋权力的建构、朱元璋及其臣民的道德心态等内容,勾勒出王朝秩序得以塑造的心态基础。论文通过朱元璋及其臣民所呈现出的圣王崇拜心态,揭示了维系皇帝制度的道德政治结构,并在此框架中讨论了道德与权力的关系,尤以具体个案展现皇权的道德化进路。论文提出“圣王崇拜的道德心态”作为核心概念,进而以道德权力、神圣化、支配象征化
没有什么比发现隐藏在“成长”中的秘密更令人着迷,也更困难的了。自1795年歌德的经典著作《威廉·梅斯特的学徒生涯》问世以来,“成长小说”在西方文坛已经流行了两个多世纪。一般来说,经典成长小说通常以男主人公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为起点,围绕其成长道路上所遭遇的个人困惑或社会阻碍展开叙述,并在主人公大致实现自我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和谐统一时结束。然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社会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increasingly aging populatio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clearly proposes to gradually delay the legal retirement age.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ension policies for em
作为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电影类型,音乐歌舞片天然的抒情意味与超越性审美愉悦,在新中国成立后全新的行业格局下,面临着重新定位与寻找切入点的问题。从风格化舞台演出到自然实景,光谱式呈现形态背后所蕴含的艺术性,反映出“十七年”时期(1949—1966)音乐歌舞片民族化实践的不同面向。本研究在重新审视“十七年”电影发展“原境”的基础上,围绕银幕与舞台的关系,展开音乐歌舞片民族形式与文化理据的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内陆,在200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以较高速度发展,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人口老龄化给贵州省各方面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探究贵州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对贵州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探究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发展历程久远,文化内涵丰富,苗族人民淳朴浓厚的民族风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之一。剑河高雍苗族三月三节庆体育文化已经发展150余年。而外来文化高速传播对苗族节庆体育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苗族节庆体育文化面临核心文化内涵缺失,不同文化群体深入接触后使其节庆体育文化涵化等问题突出。本文基于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体育学等视角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根据剑河高雍苗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家庭对托育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公共托育服务供给不足。供不应求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公共托育服务的发展,对政府参与、提供公共托育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4C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相关主体的方法,结合孝义市公共托育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分析孝义市公共托育服务相关资料,对孝义市公共托育服务的供需现
清代漕运因袭明制,以河运作为漕运的主要方式,保留了既有的职官、兑运、漕额等相关制度,并延续了漕河官员责权重合的弊端。19世纪中叶以降,内外战事和漕弊迫使清朝进行漕务改革。咸丰年间,河运中断,海运取代河运成为漕粮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治三年(1864年),漕运总督吴棠出于职官利益,主持恢复了江北漕粮河运事务,但因地方督抚的反对,河运漕粮往往难以正常起运。至同治十年前后(1871年),山东与江苏两方都以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