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机制,产学研合作是整合产业和科技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国家战略与政府计划,实现了本国经济腾飞。党的十七大强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支持和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全国各省市已经掀起了一股产学研合作的热潮。自从省部产学研结合试点开展以来,广东产学研合作的功效正逐步放大,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广东产学研合作也遇到了各方目标差异较大、缺乏有效沟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和缺乏长效结合机制等诸多问题。因此,对现阶段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进行评价,并探索其效率提升的路径,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三螺旋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和数据包络模型等与产学研合作及其效率评价相关的理论。然后,从广东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层次、功效三个角度总结了广东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效,并找出了广东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区域产学研合作文献,参照现有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原则,本文构建了评价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的指标体系。在搜集完成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后,运用DEA方法对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算结果表明,广东目前产学研合作处于DEA无效状态,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以深圳市为例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调整方案。最后,针对广东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等四项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与国内研究者主要研究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不同,本文专门针对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进行研究,以一个新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广东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情况,是区域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由于产学研合作数据库的缺失等客观原因,国内研究者主要选用“相近数据”进行效率评价。本文选用了来自于广东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调查数据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实现了对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