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情小说指以家族或家庭生活为背景所写成的“家庭—社会”型小说,它通过描摹家庭、婚姻、爱情的纠葛变化和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社会风貌。本文中的“明末世情小说”,包括崇祯年间(明末)的世情小说及明清共存期间(明末清初)的世情小说,统称为“明末世情小说”。明末世情小说所描绘的戏曲活动中,记载了许多剧目的演出,包括流行剧目、新作剧目以及经典剧目等,此外,小说中大量引用了戏曲典故和戏曲曲词。通过对小说中所涉剧目的分析整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戏曲作品流传、演出的真实状况以及当时戏曲文化的繁荣程度。折子戏是戏曲发展史上的一大特点,明中叶后,厅堂宴会的繁多、戏曲选本的盛行、迎神赛社活动的兴盛等促使折子戏逐渐走向成熟。明末世情小说呈现了折子戏发展的过程,由小说中所描写的点戏环节可以看到,从原来的依附于全本戏到开始逐步经典化的“节本”、“散出”,折子戏开始与全本戏并驾齐驱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态势,折子戏标题也逐渐成为典故被引用于小说当中。进入明代以后,南曲日益兴盛,嘉靖时期的《金瓶梅》显示了当时海盐腔的兴盛。海盐腔在万历年之后开始受到改革之后的昆山新腔的冲击,昆山腔在明中叶后兴起,并在剧坛高压群雄,《梼杌闲评》中描写了大量的昆曲演出和昆班班社。在昆山腔被文人阶层所瞩目的同时,流行于民间的弋阳腔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小说中描写了这一现象,由此显示了文人与民间两个阶层各自的文化品味与审美趣味。明末戏曲表演的日益兴盛,使得演出班社丛簇林立,明末世情小说中描写了各类不同的戏曲班社组织和技艺超群的演员倡优。“小唱”在明代前期一般指在宴席上演唱佐酒的演员和民间盲艺人,明万历年间,小唱演员开始出卖色相成为了达官贵人的“男宠”,小说描写了“小唱不唱”的明末“男风”现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记录,戏曲在小说中的保存显得完整而生动。明末世情小说中的戏曲资料涉及演出剧目、演出剧种、演出班社、演员构成,表演特点、戏剧功能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