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山珠,为泽马陆科(Zephroniidae)锯刺马陆属(Prionobelum)黔锯刺马陆(Prionobelum qianensis Chen)的干燥全虫,栖息于山坡较潮湿处、枯枝腐叶或石块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及江浙地区。《中华本草-苗药卷》、《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等书籍中记载,滚山珠以全虫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和骨折肿痛等病症。在民间,特别是贵州苗族地区,滚山珠在肿瘤方面更是疗效显著[3]。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滚山珠物质基础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其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理、药效也无从考究,因此,本文就滚山珠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急性毒性及物质基础等方面对滚山珠药材开展探索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苗药滚山珠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1)采用MTT法,通过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NCI-H1650、人卵巢腺癌细胞株OVCAR3、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株分别对苗药滚山珠粗提物(PQ-T1、PQ-T2、PQ-T3、PQ-T4、PQ-T5、PQ-T6、PQ-T7、PQ-T8)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PQ-T3对三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2)对苗药滚山珠提取物(PQ-T3)进行分段萃取,获得滚山珠药材分段萃取部位(PQ-PW、PQ-NB、PQ-EA),采用MTT法通过各肿瘤细胞株对PQ-PW、PQ-NB、PQ-EA(相同浓度:1000μg·m L-1)进行体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Q-EA活性较好,抑制率依次分别为95.04%、97.79%、96.92%;(3)对PQ-EA进行不同浓度(1000、500、125、31.25、7.81μg·m L-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给药24 h后PQ-EA对三种癌细胞均呈现一定抑制作用,且浓度呈计量依赖性抑制NCI-H1650、OVCAR3、MKN45的增殖,其IC50值分别为276.41、235.75、48.79μg·m L-1。2. 苗药滚山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1)选取PQ-EA为供试药,并通过人胃癌细胞MKN45建立体内移植瘤裸鼠模型,对成瘤裸鼠相对肿瘤体积、相对肿瘤增值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径口灌胃14d后,高、中、低剂量组PQ-EA及卡培他滨阳性对照组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瘤率分别为45.86%、40.80%、35.74%、63.34%,与模型组肿瘤体积比较,高剂量组及阳性组肿瘤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有效抑制实体瘤增殖,中、低剂量组效果不佳,但能看出其有明显抑制趋势;(2)对成瘤裸鼠体质量进行考察,结果显示,PQ-EA治疗组裸鼠体质量与模型组裸鼠体质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肝、肾脏器指数及相关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裸鼠肝、肾脏器指数无明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肝、肾功能指标AST、ALT、BUN与模型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阳性组、高剂量组Crea水平明显上升(P<0.05)。3. 苗药滚山珠急性毒性实验(1)预实验:考察PQ-T3、PQ-EA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剂量分别为:338.96、555.66、793.80、1134.00、1620.00 mg·kg-1,单次灌胃给药,观察给药后14 d内各小鼠体征有无变化并记录有无死亡。结果显示,PQ-T3、PQ-EA均未引起小鼠死亡,说明两种提取物毒性较小,进行最大耐受量实验;(2)最大耐受量实验:通过一般观察、测定小鼠血常规(WBC、RBC、HGB、PLT)、生化指标(BUN、DBIL、ALP、LDH、ALT、Crea、AST)及内脏器官(心、肝、肾)的病理形态学检查对苗药滚山珠PQ-T3、PQ-EA进行毒性评价。结果显示,小鼠一般行为无明显变化,且饲养14 d内无小鼠死亡情况;测定小鼠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测定小鼠生化指标无显著生物学意义的影响,其中对生化指标中DBIL含量有所影响,肉眼观察实质内脏器官无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切片表明,PQ-T3、PQ-EA对小鼠肝脏有轻度损伤,对小鼠心脏、肾脏无明显影响。4. 苗药滚山珠物质基础研究在已筛选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的基础上,对滚山珠乙酸乙酯部位(PQ-EA)进行分离纯化工作,结果获得10个较纯化合物,但由于仪器条件与时间限制,仅对PQ-1号单体进行结构解析,未能对其余化合物作进一步纯化及结构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