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与自贸区建设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016年2月4日,由美国的主导的TPP协定正式签署,这一方面将促进全球价值链在成员国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将对中国等协定外主要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不断深化,TPP成员国之间、TPP成员国与中国之间全球价值链是怎样一个分布情况?TPP会对成员国、中国具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关于TPP的影响研究,还为中国的应对措施提供了相关依据。本文主要基于Eora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并测算了衡量TPP成员国及其与中国之间的前向联系增加值和后向联系增加值的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并基于中国与TPP成员国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特征,结合FTA签订情况及TPP货物贸易零关税规则、原产地规则、“纱布向前”等规则,分析了TPP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从双边贸易、纺织品和服装业、化工品和非金属矿产品、电子和机械设备以及交通设备业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结果发现:对TPP成员国来说,1990-2013年期间,各成员国区域内前向联系增加值占比和后向联系增加值占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反映了TPP各成员国与区域外市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愈发紧密。但TPP的建立可能人为的导致全球价值链的重新配置,不利于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发展,尤其日本、越南可能从TPP中获得的福利相当有限。对中国来说,(1)2013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业与TPP成员国的前向联系增加值占比和后向联系增加值占比分别为33.66%和18.46%,均低于1/2。这意味着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主要是通过从TPP非成员国进口中间产品或出口中间产品至TPP非成员国,因此“纱布向前”规则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比较有限。(2)除纺织品和服装业以外,1990-2013年期间,中国与TPP成员国在电子和机械设备、化工品和非金属矿产品和交通设备业的前向联系增加值占比均高于1/2,后向联系增加值占比均低于1/2。这意味着中国在上述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主要是通过从TPP非成员国进口中间产品或出口中间产品至TPP成员国。(3)TPP的签署和实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可能会导致中国与成员国双边贸易的增长有所放缓甚至减少,尤其对中国与成员国间电子和机械设备、化工品和非金属矿产品和交通设备业贸易的影响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