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与措施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拥有全国71.4%的国土,27.4%的人口,有着丰富的资源,而其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8.6%,富饶的资源和落后的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80年代初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西部地区的落后,除了历史积累、区位因素与政策效应等客观因素外,更深层次的现实因素还在于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非常突出,已严重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西部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产业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此,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必要认真研究西部产业结构问题。 本文致力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和措施的研究,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宜的西部结构优化、升级之路。首先,文章介绍了西部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基础设施和经济特点等内容,并将西部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重点介绍了90年代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呈现的新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本文给出了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分析了西部结构调整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而,本文针对西部发展环境和经济现实,并结合倾斜突进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竞争力导向的部分跨越式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并详细论述了选择该模式的依据、涵义、实现条件、实施原则、手段和方式以及调整重点。然后,为保证该模式的成功实施,文章还从环境保障、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给出了结构调整的措施。最后,文章还运用该模式对南充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我国从1981年开始重新启用国债,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债务规模迅猛发展,虽然国债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但是从经济运行来看,我国已经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窘境,这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从反面警示我们应该居安思危,高度重视债务问题。此外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西部大开发策略和振兴东北策略,这些都将需要大量的国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我国
“十一五”规划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相应地,企业也应将创新提高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于传统产业——煤炭企业而言,如何将建立在富资源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