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素,是高中生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因此,不断深入探索能够有效实现信息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切块拼接法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方式,具有“互学互助”的特点,符合信息技术学科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产生信息需求、寻找信息、判断信息真伪和价值的契机,符合信息意识培养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素,是高中生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因此,不断深入探索能够有效实现信息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切块拼接法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方式,具有“互学互助”的特点,符合信息技术学科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产生信息需求、寻找信息、判断信息真伪和价值的契机,符合信息意识培养的要求。据此本研究尝试将切块拼接法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期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意识,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准实验研究等方法,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法,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切块拼接法发展和信息意识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并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首先,对信息意识进行结构解析和维度划分;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本研究改进了切块拼接法的部分步骤;最后,依据解敏等人的信息意识结构和相关理论基础,设计面向信息意识培养的切块拼接法教学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其具体流程。该流程以信息情感、信息行为觉知和信息观点三要素为目标,按信息活动的信息需求、信息交流、信息应用三阶段组织教学活动,以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力和信息合作共享三维度作为信息意识测量依据。第三、选取高一年级信息意识水平最相似的二个班,设计并实施准实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合学生作品分数分析,验证切块拼接法教学流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切块拼接法教学流程相比于传统讲解—演练式的教学方法能更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力和合作共享信息的意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动着教育模式的变革,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事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混合式学习理论就为疫情时期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为推进基础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本文将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混合式学习理念,设计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信息云班课》平台,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应用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软件工程法、行动研究法、
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数据已然开始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各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因此,提升每位公民的数据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作为典型的“数字原住民”,更应该拥有良好的数据素养。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较为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提升数据素养方面重视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做中学”理
过渡界面的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以及工业过程,通常采用尖锐界面法和相场法来研究其演化问题,相场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关注。相场模型的控制方程主要分为描述非保守场的AllenCahn方程和描述保守场的Cahn-Hilliard(CH)方程。Cahn-Hilliard方程最早被引入用来研究二元合金的旋节线分解和粗化现象。作为一种经典的物理数学模型,它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物理、软物质材料、多相流体分离
随着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思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2017版)》提出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必须要不断提高的一个核心能力,世界各国对如何促进计算思维的提升也都做了各方面的研究,由此可见计算思维的重要程度。本研究聚焦于基于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下如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物联时代的来临,我国对信息技术课程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我国开始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设计思维正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设计作品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符合21世纪的时代需要,也契合了我国的人才需求。笔者首先发放并收集了设计思维的相关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日常学习中高中生的设计思维水平普遍偏低,这
信息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作为衔接小学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中间阶段,是信息技术教学从认识到专业化的过渡,在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将项目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变革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目
随着国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人才培养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阶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培养体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贯穿于整个培养体系中,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依托,也是其他三个核心要素的直接能力体现。设计型学习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其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型学习倡导创造中学,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发
信息技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正承受着信息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面对每年爆炸式增长的海量信息,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可或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关注的重点,但受地域差异、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仍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学生对知识机械记忆,缺少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此问题,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质总量与维持自养呼吸所消耗的差值,是评价全球或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探究区域植被NPP的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对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也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玛纳斯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是新
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反映了冰川积累与消融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连接冰川与气候的重要纽带,对区域水资源稳定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提取2000-2020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矢量边界,分析和对比研究期间冰川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并进行归因分析;另外采用降尺度反演后的遥感气象数据驱动空间分布式度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近20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的动态变化特征,结合逐年冰川投影面积(2D)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