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的礁灰岩细观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岛礁礁体将作为海洋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海洋强国事业的战略要地。礁灰岩是岛礁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孔隙结构与其宏观力学性质紧密相关,由于礁灰岩成分、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容易受到溶蚀从而造成孔隙率加大从而降低了整体力学强度。本文总结了前人关于礁灰岩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力学特征的研究,得到了孔隙度与力学性质有很强的相关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聚类算法构建不同孔隙度礁灰岩离散元模型,模拟不同孔隙率礁灰岩在各类数值试验条件下的力学强度变化及细观变形破坏特征,统计了宏观力学参数与孔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不同孔隙率条件下礁灰岩变形破坏区别与裂隙发育差异,最后根据三沙永乐龙洞声速反演地质模型建立了三沙永乐龙洞礁灰岩洞体数值模型,对动力荷载作用下层状洞体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洞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塌落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随机聚类算法生成的溶蚀孔隙能够很好地还原礁灰岩的孔隙结构,该孔隙生成方式可用于礁灰岩数值模型的构建中。(2)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抗拉、抗压强度均呈现不同方式的下降,泊松比以15%为明显界限表现为先增后降,摩擦角与粘聚力也呈现一定趋势的下降;试样在低孔隙率时整体结构完整,应力应变曲线呈单峰状,其内部力链传递均匀,破坏类型为整体破坏;高孔隙率时“骨架化”效应显著,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多峰状,内部力链传递不均匀,且破坏时表现出低强度、低应变的特点,主要破坏类型为结构性破坏。(3)三沙永乐洞洞体的会阻挡振动波的传递,洞壁的主要破坏类型为拉伸破坏,入射波到达洞壁时在邻近自由边界附近造成拉应力,在洞壁处产生了垂向的拉裂纹,同时这些竖向裂纹逐渐联通形成近似平行的竖向裂纹群,是典型的剥落反应。(4)洞壁的变形破坏程度随着动荷载振幅的增加而扩大,动荷载峰值强度越大产生的裂隙越多,最终微裂隙贯穿形成坡面碎块,导致洞壁部分岩块与主体分离,造成局部失稳垮塌,当发生强烈外动力改造时上部悬空的洞壁更容易发生失稳垮塌。本研究成果可丰富礁灰岩力学体系,对礁灰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岛礁工程的建设、旅游开发、景观保护等方面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地球物理观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性能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数据采集系统是前兆观测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前兆观测的数据质量。目前前兆数据采集器所采用的A/D转换模块多是Σ-Δ型A/D转换器,因而数据采集器的性能受限于A/D转换芯片的性能。高性能A/D转换芯片的供应容易受限,超过24位的A/D转换器在市面上十分稀缺,而且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限制了地震观测仪器的大规模使用与推广。因此,另
近年来,水库蓄水、油气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诱发地震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选取三峡水库和吉林松原油田两个典型人类活动区开展地震活动研究,2014年3月27日和3月30日三峡秭归地区分别发生M4.5和M4.7地震,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23日,吉林松原地区接连发生了5次M≥5级地震。秭归和松原研究区均属于弱震区,分别有水库蓄水和油田开采的人类活动。本文分别以上述两个震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序列的库仑应
由于印度板块碰撞欧亚板块,使得藏南地区产生了众多独特的构造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北向拉张裂谷,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块体运动、地震发生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大地测量与地质资料的缺乏,对于藏南区域的裂谷带在地质构造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仍然有限。本文以甲岗-定结断裂为切入点,结合使用InSAR和GPS数据,明确该断层地震危险性、闭锁深度、滑动速率,以及相邻块体的旋转速度、运动速度,深入探究藏南区域的构造特征。20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和危害性位于其他自然灾害之首。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在地震灾害下的暴露程度正在急剧增加,人类社会面临的地震风险正逐步增大。因此,及时、有效地评估城市变化导致的地震灾害风险变化,对于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震灾害风险主要由地震灾害的危险性(hazard)、承灾体的暴露性(exposure)和易损性(
大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应力扰动会使地下岩石产生形变响应,从而导致长期的地表震后变形。目前认为,控制地震震后形变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包括断层面上的无震蠕滑、区域下地壳上地幔粘弹性松弛效应和孔隙弹性回弹等。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大地震引起的地表变形来探测震后动力学过程,从而有效约束区域岩石圈流变结构和发震断层的摩擦特性。2015年4月25日,Mw7.8尼泊尔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带上,是过去8
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使得青藏高原急剧隆升,地壳增厚并发生南北向缩短和东西向挤出运动。在青藏高原东缘,向东运动的物质受东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华南等坚硬地块的阻挡,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近南北向的复杂构造带,称为南北构造带,因其地震分布密集且强度大而又称为“南北地震带”。因此,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物质运移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活动机制、揭示该区域地震孕育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暴雨发生概率的增加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洪涝灾害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灾害之一。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价排水管网在洪水过程中的性能,模拟洪水演进过程、积水面积和积水深度,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耦合高精度二维地表水动力模型,提出4种表征管网排水能力的虚拟入渗方法[雨水井入渗法(RIA)、只在道路上入渗的方法(CIR)、在所有土地上入渗的方法(CIA)和降水率折现方法(D
海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陆源、生源、自生源和火山源等多种自然过程的贡献,蕴含了丰富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认识和理解海洋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规律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内容。由于样品缺乏,目前对北太平洋皇帝海岭表层沉积物的组成、空间分布规律及物质来源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该研究通过对皇帝海岭50个表层全样沉积物的粒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CaCO3含量,30个表层沉积物细粒硅酸盐组分(<63
蛇尾纲生物是重要的棘皮动物类群,广泛分布于不同海洋环境,是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黄海蛇尾纲生物主要有两种食性,一种为腐食食性,如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和司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另一种为悬浮物食性,如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但目前上述不同食性蛇尾纲生物的食物来源与重金属累积的研究较少
深远海地磁采集数据作为数据处理的对象和地磁资料分析、利用的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预处理质量是保证海洋地磁数据精度的基础。海洋地磁数据处理方法中,地磁日变改正质量是影响海洋地磁数据精度的关键。磁异常化极处理可以消除地磁场磁化作用带来的磁异常等值线分布、中心位置与地下实际磁性体位置不相符的现象,但在低纬度地区,该处理较为复杂,会导致磁异常等值线沿磁偏角垂直方向拉伸和条带状干扰,严重降低低纬度地区的磁资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