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作为土地利用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利用变化和保护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与城市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耕地利用变化研究,分析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囚子,有利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和谐社会的发展。本文选取天府之国—成都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都市1996年-2010年耕地变更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将成都市按照行政区域以及经济动态圈层进行划分,对其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1996-2010年,成都市耕地面积山497634.50公顷减少到425859.01公顷,净减少71775.49公顷,其变化呈现出台阶式波动减少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剧减—平缓—缓增。(2)成都市各县(市、区)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耕地面积以成都市为中心辐射向外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区)耕地相对变化率小,发展水平中等的县(市、区)耕地相对变化率大,其中相对变化率最大的是金牛区6.31,最小的是大邑0.0596。各县(市、区)的耕地相对变化率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区)比较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经济发展不依靠占用大量土地来支撑,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区)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对土地的需求也较少,因而耕地相对变化率小;而发展水平中等的县(市、区),经济发展相对还是靠资源的粗放式投入,耕地相对变化率大。(3)1996~2010年期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由1996年的0.0512hm2减少到2010年的0.0374hm2,减少量达到0.0138hm2。成都市耕地复种指数总趋势是下降的,其指数都在1.85~2.20之间。这期间,成都市农用地面积减少,主要流转向建设用地,其次,农用地内部的机构转换主要是耕地、林地与园地的相互转化。(4)采用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成都市耕地利用变化的社会人文驱动因素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得出了社会经济、人口因素是决定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