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三维电视(3DTV)可以让观看者从多个角度感受到其立体效果,所以电视接收端必须提供多路视频来实现多个角度的立体感知。目前的电视带宽还不能满足同时传输多路视频,因此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三维电视(3DTV)可以让观看者从多个角度感受到其立体效果,所以电视接收端必须提供多路视频来实现多个角度的立体感知。目前的电视带宽还不能满足同时传输多路视频,因此只有在视频解码之后渲染新的视点才能实现多个左右眼对的匹配以满足多角度的立体感受。基于深度的图像渲染(DIBR)由于其简单及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渲染自然三维电视虚拟视点的主要方法。基于深度的图像渲染能够利用一副彩色图及其对应的深度图像来渲染任意视点的二维图像,但是其渲染图像质量并不理想,存在大量暴露区域,我们称之为“空洞”,传统的减少空洞的方法是平滑深度图像,并且最后利用图像修复算法处理剩余暴露区域。平滑深度图像会引入图像形变及几何扭曲,图像修复算法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且不能产生更加自然真实的纹理信息。本论文从不预处理深度图、获取更加真实的虚拟视点图像出发,深入研究分析了DIBR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预处理深度图像的双向的DIBR算法和一种基于运动矢量在参考视点图像序列中搜索真实纹理修复空洞区域的单向的DIBR算法。(1)双向DIBR:利用左右参考视点的彩色图像及其对应深度图像渲染并合成虚拟视点图像。本方法的创新在于:提出了一种一个像素投射四个坐标位置(One Pixel to Four Dot, OPFD)算法来解决3DWarping的重叠及重采样问题,该算法在不引入图像几何失真的基础上极大的减少了暴漏区域;最后在图像融合的过程中提出了分区域融合消除虚拟视点图像边缘伪影算法及其简化算法。本方法由于其未引入图像几何失真且融合算法有效,渲染出的虚拟视点图像质量理想。(2)单向DIBR:利用一幅参考试点的彩色图像及其深度图像来渲染任意虚拟视点图像。本方法首先利用OPFD算法来解决重叠与重采样问题;其次从参考视点图像中寻找虚拟视点暴露区域背景边缘的精确匹配坐标点;最后利用视频编码过程产生的运动矢量在参考视点视频图像序列中搜索最佳的纹理像素并水平填充暴露区域。提出的方法由于其直接采用真实的纹理像素填充暴露区域,其图像质量真实理想。论文最后总结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其他文献
伴随着现代雷达理论与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目标电磁散射的研究热情。然而矩量法在求解稠密矩阵方程时却存在内存需求与计算速度之间的瓶颈,这样就亟需高效的
近年来,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监测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致力于把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在监测区域内部署大量的廉价
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 LTE)是下一代移动网络公认的演进方向。他是第三代(3G)和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通常被称为3.9G。LTE系统可以提供高带宽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是由集成了传感、计算、通信能力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织成的通信网络,它将客观世界中的信息不断提供给人们加以分析、判
相对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的无线通信系统,多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MU-MIMO,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扩展了空间自由度,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宽带接入网的速率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接入网具有建设技术复杂、实施难度大、投资费用高等特点,导致其技术更新缓慢,制约着整个通信网络
高频地波雷达因具有覆盖范围远、全天候、实时性好、较强的反隐身能力等特点,在海洋环境监测以及军事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由于天线的非理想性而受到垂直方
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波耦合或反射原理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与计算机通信技术进一步结合可以形成一个连通物流及信息流的物联网。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能给全球经济
嵌入式技术已成为当前IT行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嵌入式系统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产品的普及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手机、MP3、PDA等智能信息类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在其所
能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它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已将愈加严重,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风能为一种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现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风力发电已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大力发展。但风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会导致风功率的不稳定,从而影响电能的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电网调度、运行和控制带来严重的影响。准确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