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宁县遇村遗址春秋时期手工业遗存研究

来源 :王钰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村遗址是陇东地区发现的两周时期一处重要遗址,2018-2019年期间遇村遗址的发掘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了遗址区内春秋时期的手工业遗存,这为手工业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对遇村遗址春秋时期的手工业遗存进行系统整理,对遗址区内手工业作坊进行了判断,分析了遇村遗址春秋时期制陶手工业作坊中功能布局、相关手工业工艺流程、祭祀等问题,并与同时期制陶作坊进行对比,对遇村遗址性质及制陶生产组织情况做出初步探讨。全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共分四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陇东地区两周时期的遗址发现与相关手工业考古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从手工业考古角度提出了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梳理发现陇东地区两周时期的遗址虽有一定的数量,但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遗址和研究工作开展较少,且遗址中以墓葬材料居多,居址、手工业相关的信息较为匮乏。文化面貌上复杂多样,存在寺洼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戎文化等。但同时手工业考古在不断发展中积累了丰富成果,在手工业考古理论的指导下,从遇村遗址手工业考古遗存实际出发,是一次手工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第一章从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和发掘概况方面对遇村遗址进行了概述,以遇村遗址2018年发掘区内春秋时期手工业遗存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相关手工业遗迹和遗物进行了分类介绍。第二章对遇村遗址春秋时期手工业作坊进行判定,本文认为对于制骨作坊,可以根据骨料、废料、成品和加工工具及相应数量规模来进行判定。而制陶作坊的判定标准则以生产设施陶窑为主要要素,辅以工具或相应工艺流程,则可判定为制陶作坊。根据判定标准,遗址内暂未发现制骨作坊,但部分骨器应作为制陶工具使用。以生产设施、生产工具及工艺流程等内容为判断标准,确定遇村遗址存在制陶作坊,并对其内部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认为制陶作坊存在烧陶区、蓄水池、储存坑、祭祀区、晾晒区、工作间和废弃区。第三章结合出土小件标本对遇村遗址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复原。发现遇村遗址制陶工艺大体上可分为选料取土练泥、成型修整、入窑烧制、改制再利用等几大步骤。陶土经过选择,泥质陶经过筛选泥料细腻,夹砂陶多加入羼和料。陶器成型大多都以泥条筑成法制陶坯,兼用轮修成型,另有快轮拉坯成型及捏塑拼接法成型。陶器烧制利用竖穴升焰窑控制窑内温度与烧成气氛,烧制出内外胎颜色都相近的灰陶,烧造技艺比较成熟。烧制完成的陶器部分用于日常生活,板瓦建筑用材会进行储藏,部分残损陶器会进行改制再利用,圆陶片用于加工改制为陶纺轮。制骨流程有采选骨料、截取骨料、加工成型、打磨抛光等制作工序。第四章对遇村遗址手工业作坊中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祭祀牺牲、祭祀对象、祭祀目的等几方面对遇村遗址制陶作坊出现的祭祀现象做出讨论,认为遇村遗址制陶作坊存在以狗、马为祭祀牺牲,为了祭祀火神和社神,表达对陶器烧制成功的期愿,以及对土地馈赠自然资源的回报。通过与同时期的制陶作坊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制陶工具、陶窑以及布局规划的相同与差异。制陶工具功能差别不大,都与制陶活动中陶坯的成型修整有关。制陶作坊的陶窑,存在竖穴式升焰窑和横穴式半倒焰窑。竖穴式升焰窑,陶窑形制结构基本相同,部分窑箅结构较复杂,形式多样。同时期的横穴式半倒焰窑的发展与升焰窑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是共存发展的。遇村遗址制陶作坊经过一定的布局与规划,内部空间的布局受到制陶生产流程的影响,整体布局下制陶作坊分布于城内。综合遇村遗址整体布局、现有制陶作坊遗址规模以及与手工业活动相关的遗物,认为其性质应为一般城市遗址,遇村遗址的制陶手工业可能形成了专门化,可能存在集中管理手工业生产的情况。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并对遇村遗址的基本认识及相关观点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当今世界,以空气污染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旅游者的决策与行为。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的旅游业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这种破坏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旅游者的不环保行为。因此,在“穹顶之下”,如何实现“人为核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people-oriented sustainable tourism d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高度发展,在当下社会形态中,影像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密度也不断加大,从模拟现实到遮蔽现实,再到完全与现实脱离干系,客体逐渐被兼并于影像之中,并且消失在符码交换的封闭循环里。对于波德里亚来说,这种脱离现实指涉、自我复制、无限增值并且可以互相替换的符码将促使真实逐渐走向沦陷的道路,大众被消解为“沉默的大多数”,这就是在波德里亚理论链条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拟像”概念。对于这一概念
学位
学位
学位
朱熹“文道观”源出于漫长的历史脉络并扎根于深厚的哲学基础。他一方面修正了古文家“文以明道”等观念,另一方面整合了周敦颐“文以载道”、程颐“作文害道”等观点,综合诸家得失利弊,提出“文自道流出”的文道观。这一文道观深植于朱熹理学思想:首先,以理气论为基础,朱熹将“道”上升到本体高度,使之不同于苏轼等古文家的“事理”和释氏的“空理”,而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其次,通过在“理气”的体用一源关系之上对“道”
学位
漂泊海外的华裔法语作家,在被栖居国认可的同时,隐藏在他们心底的是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感。因为“漂泊者”的身份,身处异乡又心系故土,他们具有独特的跨文化背景,开阔的文化视野,在与西方文化融汇的同时,他们的文化身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索。程抱一和山飒作为当代法国华人文坛上的杰出作家,通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展示了华裔法语作家的生活变迁和心路历程。本文以程抱一和山飒的个人经历和小说作品为根本,结合斯图
学位
克里斯托弗·诺兰,英国导演、编剧和监制。到目前为止,他的10部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已经超过47亿美元。他的电影不仅在票房上有上佳表现,也在观影环境不断拓展变化的今天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长尾效应显著。跟随诺兰稳扎稳打的拍片速度,对诺兰电影的研究也不断拓展深化。不再仅仅强调技巧上的原创性,也开始关注其背后的类型传统和常规模式。不再仅仅着眼于叙事研究和内涵分析,也开始重视电影语言上的特征,对诺兰电影有了更
学位
学界以往对于孙吴历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孙吴前、中期时段,本文则将关注焦点后置到从孙权去世至孙皓亡国这段时期,梳理孙吴政权三重失衡的历史脉络并将孙皓置于其中,力求还原淹没在传统历史叙述中的孙皓事迹,分析导致孙吴政权覆灭的真正原因并进一步考察孙皓人物形象的生成和流传过程。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孙亮、孙休二帝在位时期孙吴政权所面临的三重失衡。孙权去世之后,孙吴军功集团内部的主从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