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作为警察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对警察的工作影响相当大,也是警察招募、选拔、训练的重要内容,并且可以把它作为评定优秀警察的一个指标。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西安市公安局刑事警察群体人格特征、特质应付方式及二者的关系;分析影响该群体个性特征的有关因素,探讨人口学变量、应付方式对刑事警察个性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刑事警察个性特征的心理学理论模型,寻求改善个性特征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为改善西安市刑事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实证性研究及理论依据,并为今后警察的选拔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来自西安市公安局的229名刑事警察参加了本研究的正式测试。其中男性194名,女性35名,对上述被试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MMPI问卷和特质应付方式问卷测查。对问卷结果进行多元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本研究的229名刑事警察的MMPI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西安市公安局刑事警察的人格特征有别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2.不同类别、年龄、警龄、文化程度、职务、来源情况的刑警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缉毒警察大多数MMPI因子均分大于刑侦警察,刑侦警察因子均分大于技术警察。缉毒警察的临床量表T分大于70的异常比例最高;35岁以下的年轻警察各个量表分值较36岁以上的警察高,各组差异显著;警龄0-5年的警察有7个临床量表分值高于其它警龄群体,差异显著。大专文化程度和职务为探长和室主任的群体量表分值最大;大专院校毕业来源的警察量表分值最高,差异显著;不同性别、警衔、获奖情况、工作环境满意度的警察各因子分值差异不明显。
3.本研究的229名刑事警察面对挫折困难时较多采用积极应付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付方式,且不同类别、年龄、警龄、文化程度、职务、奖励状况的刑警积极应付方式比消极应付方式差异稍明显。刑事技术警察、年龄46岁以上和警龄5年以下的群体、中学文化程度、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刑事警察积极应对分值最高、消极应对分值最低;对工作环境满意程度好和近5年有奖励的警察积极应付分值较高、消极应付分值低;不同性别、警衔、来源的警察应付方式分值差异不明显。
4.本研究的229名刑事警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应付方式存在相关关系。MMPI各因子与积极应付方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其中疑病Hs、抑郁D、癔病Hy、精神病态Pd、社会内向Si负相关显著;MMPI各个因子与消极应付方式与存在着正相关,性度Mf、偏执狂Pa、精神分裂Sc相关显著;MMPI各个分量表中大于70分的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但消极应对中的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除外;MMPI各量表小于40分的因子与特质应对方式相关不显著。
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西安市公安局刑事警察目前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和应付方式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推进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全面应用。
2.帮助刑事警察认清个性特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调试。
3.在警察招募、选拔、安置、训练、调度过程中将心理品质作为评估因素,尽可能合理配置。
4.通过心理测查等,及时发现问题,建立科学的行为预警系统。
5.改善周围工作环境,减轻各种压力,减少后顾之忧,重建积极的、持续的心理适应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