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Avi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简称“民航局”)的统计,我国民航航班每年有20%左右都不能按照正常时刻起降,延误率接近五分之一。航班无法正常起飞的状况每年约有一千万以上乘飞机的人遇到过,甚至还屡次出现多起由延误引发的冲击航空器和破坏机场设施的群体性极端行为。航班延误问题一直是民航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航班延误事件来看,航班大面积延误有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此类事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见诸于报端。航班延误不仅会占用旅客大量的时间,还会对资源和资源调配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浪费,一旦未能及时加以控制,会对机场及飞机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并引发次生威胁或引发社会恐慌。因此,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焦点被社会日益关注。从公共危机管理角度来看,大面积航班延误事件完全符合公共危机中的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扩散性、威胁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公共性、社会性等特点,是典型的公共危机管理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妥善处理此类事件,具备学习公共危机管理的典型特性,具备相当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航班延误处理办法,往往以民航业内机场以及航空公司为处理主体,由于资源限制等原因,无法调动更多的力量形成体系化解决方案,处理效果并不明显,无法让旅客满意,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整合多方力量,集体破题是本文研究思想之所在。本文首先从机场管理方面入手,分析我国机场管理目前的现状及处理航班延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通过回溯典型航班延误事件(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导致航班延误的各种原因一一进行剖析。以公共危机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部分观点为基础,强调协作、整合和服务的理念,从政府、民航业、航空公司、公众等多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复合型的解决体系,打破以往该类事件仅由民航系统及相关单位处理的单一固定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现有的解决方法注入新的能量,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