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分析“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水动力及水体污染特点的基础上,应用MIKE 11水质模型的水动力模块(HD)、降雨径流模块(NAM)和对流扩散模块(AD)建立了研究区域的水质模型,用于掌握河流COD和氨氮的分布状况,结合稀释流量比m值法计算动态水环境容量,并对河流点源截污、污水厂升级改造等方案进行了水质改善效果预测。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应用MIKE 11模型的NAM模块建立研究区域的降雨-径流模型,并将HD模块和NAM模块耦合运算,对2013年研究河段的水深和流量进行模拟,输入地表储水层最大含水量、壤中流汇流时间和河床糙度等参数,并采用涡阳闸和蒙城闸断面的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模拟结果显示:水深的Re、R2和Ens分别为3.30%、0.990和0.984;流量的Re、R2和Ens分别为9.8%、0.969和0.997;模拟误差较小,能够为研究河段的水质模拟提供较准确的水动力条件。(2)基于HD和NAM模块所计算的水动力条件,应用AD模块模拟研究河段的水质,输入纵向扩散系数和衰减系数等参数,并采用义门大桥和岳坊大桥断面的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模拟结果显示:义门大桥断面COD模拟误差为13.7%,氨氮模拟误差为14.7%;岳坊大桥断面COD模拟值误差为14.2%;氨氮模拟值误差为16.1%;污染物浓度的模拟值能反映出实际的变化规律。(3)研究提出MIKE 11模型结合稀释流量比m值法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通过MIKE 11模型模拟得到的浓度作为m值法中计算单元上游来水污染物的浓度,由此结合MIKE11水质模型和m值法计算研究河流的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基于MIKE 11模型的m值法计算环境容量来分析河流水体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一维模型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结论认为,此方法分析污染物在横断面均匀混合的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4)应用MIKE11所构建的水质模型对点源污染治理进行效果预测。模拟结果表明:截污是改善“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水质的关键,可降低约18.9%36.8%的COD入河负荷,13.9%26.3%的氨氮入河负荷;提高污水厂的处理能力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可削减15.0%的COD和10.8%的氨氮污染;综合处理措施优于单一措施,通过截污、提高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可以使86%以上的河段达到IV类水体要求。本研究可为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