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住均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其实施有利于缓解交通,减少通勤,降低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以上海为案例,运用回归分析和多层统计的方法,对职住均衡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职住分离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其中不乏一些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些因素有些可以定量测量,有些只能定性描述,有些属于个体微观层面,有些则是宏观区域的层面。因此,本文从以下两个角度来探讨职住均衡的影响因素:一是不考虑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其影响因素一一列出,从单一因素出发探讨其对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住房性质、就业人数、轨道交通和公交车密度、总量职住均衡比率等可以量化的数据,也包括了诸如集聚经济、住宅和土地市场化、就业和居住空间重构等定性因素;二是考虑到因素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层,主要是分为个体微观属性层面和区际宏观层面,基于前期问卷调查和相关参考文献的数据,先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层统计分析,即通常意义上的回归分析,然后在论证多层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多层线性统计模型。在多层统计模型中,又包含零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完全模型三种模型,不同模型的建立不仅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控制,也探讨了不同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期更全面客观的解读影响职住均衡的各个因素。在单层回归分析中,性别、学历、人口和交通密度、住房属性均对职住均衡产生影响,而居民的年龄、收入、家庭就业人数对职住均衡的影响不明显。在多层回归分析中,自有住房比率跟通勤距离呈正相关关系,男性的通勤距离比女性更长,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通勤距离亦高于未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此外,构建多层统计模型还探讨了因素与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根据分析发现,区域的人口密度会弱化学历对职住距离的影响;就业密度越大的区域,性别和学历对职住距离的影响也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