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日新月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伤害对居民健康和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跌倒作为伤害的一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跌倒因为高发生率、高疾病负担和可预防性使得开展其研究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研究通过入户调查、医院监测和死亡登记信息来全面掌握上海市老年跌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上海市老年跌倒伤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跌倒伤发生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社区5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步态及平衡能力测试,分析各研究对象在过去一年中跌倒的发生率、三间分布、损伤情况和后果等,以及研究对象相应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和生活环境等分布,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跌倒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①5019例55岁及以上被调查者在过去的一年内共有142例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2.83%,60岁及以上人群为3.33%,65岁及以上人群为3.71%。年龄越大,跌倒发生率越高,男女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73%和3.85%。夏季和上午更易发生跌倒,有52.05%的跌倒发生在家里,跌倒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下肢,最常见的损伤性质为骨折。跌倒人均花费3303.40元,住院5.92天,休息53.27天,需他人看护29.19天,即全市每年因老年跌倒直接医疗费用高达3.29亿元,住院59.28万天。②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女、偶尔或不做家务、家中养宠物、有跌倒史和步态水平差是老年跌倒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是保护因素。
第二部分上海市老年跌倒住院特征研究
目的:掌握上海市老年跌倒住院特征,了解转归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事先设计的报告卡收集上海市五家伤害监测点医院(全为综合性医院)2003~2004年所有65岁及以上因跌倒住院的老年病例信息,分析住院病例的人群分布、损伤情况、救治情况和愈后等,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Ordinal过程)分析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65岁及以上老年跌倒住院病例1220人,男女之比为l:1.62。圆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跌倒住院有时间集中趋势,8、9月份老年跌倒住院人数最多;从季节上来看,夏秋要多于其他两季。64.75%的损伤发生在“髋和下肢”,骨折和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性质,分别占78.28%和13.61%。住院病例中,490例(40.16%)进行了手术,平均住院天数18.68天,女性住院天数要多于男性;平均住院费用10330元,日均花费553元。治疗有效率为90.41%,但仍有31.65%的病例会造成功能障碍、残疾或死亡。影响老年跌倒住院病例转归的不利因素有年龄大、郊区病例、颅脑损伤、无手术和住院天数短。
第三部分上海市老年跌倒死亡特征研究
目的:掌握上海市老年跌倒死亡特征。方法: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信息采集表从上海市19个区县的牛命统计部门采集2004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信息,分析跌倒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的三间分布和寿命损失等。结果:2004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死于跌倒者达1593例,占老年全伤害死亡的48.63%,占全人群跌倒死亡的84.87%。老年跌倒死亡率为79.23/10万,按照世界人口和全国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9.40/10万和56.07/10万。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65~岁组的跌倒死亡率男性要高于女性,85~岁组和90~岁组女性要高于男性,其他各组男女死亡率未见有差异,未在城郊老年人之间发现跌倒死亡率有差异。冬季跌倒死亡人数最多,有53.92%的死亡发生在“家中、赴院途中”。老年跌倒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达2449.64人年,利用寿命表计算得到调整潜在寿命损失年(aYPLL)为9485.1人年。
结论和建议:①老年跌倒损伤严重,直接医疗费用高,愈后易留有后遗症。②开展预防工作要从高危人群、因人而异和多方面干预着手,尤其要加强锻炼和家居安全环境的创建。③要加强跌倒后自救和院前急救,医院宜在8、9月份加强配置老年跌倒救治有关的医护人员和医疗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