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和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虚无主义的侵蚀。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精神文化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吞噬和同化效应。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和民族的使命。但就其身心特点而言其思维体系尚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固,极易被虚无主义所迷惑,出现精神上的“软骨病”。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既关系着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又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正面应对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冲击,研究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虚无主义在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上与西方社会虚无主义有部分重合,同时也打上了当代中国的特殊烙印:一方面,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出现在中国,不仅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同时还诱导人们用唯心史观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虚无主义通过信仰虚无和文化虚无来否定社会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诋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历史虚无和价值虚无来否定中国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否认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消解人生价值和意义。调查发现,虚无主义的传播使得部分大学生否认共产主义信仰,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批判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无法正确评价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还使得部分大学生崇尚个人否认集体和社会。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之所以受到虚无主义的影响是因为:主观上大学生对虚无主义本质认知不足,群体心理特点被虚无主义所利用;客观上网络环境复杂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式有待提高以及高校理论教育时代性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文章从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维度提出了应对策略。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观和国家观的宣传教育,纠正其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评价,加强中国文化对大学生熏陶三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其次,从社会舆论、媒体话语权和网络环境三方面加强环境营造,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最后,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丰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树立大学生榜样三个方面拓宽实践育人渠道,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