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总结居民就医文化构成要素、层次与特征,明晰就医文化内涵,弥补现有医疗文化研究的不足。2.研制居民就医文化测量工具,并验证其信度与效度,为医院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评估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提供了测量工具,丰富就医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3.系统评价当前我国居民的就医文化合理性,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和内在机制,有助于转变当前不合理就医秩序,形成合理就医格局,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系统综述与主题分析)、质性研究(扎根理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1.文献研究:全面检索国内外与就医文化相关的文献,运用系统综述和主题分析方法对就医文化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就医文化核心要素、结构层次与基本特征。同时,根据文化定义、医疗文化和医院文化概念,剖析就医文化内涵。2.质性研究: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110名居民开展深度访谈,运用NVivo 20.0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开放性编码、轴心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炼居民就医文化的类属和维度,构建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概念框架,借以建立量表条目池。3.专家咨询:在量表条目池建立后,本研究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并根据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以及各条目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敏感性的函询结果及专家建议筛选并修正量表条目。4.问卷调查:本研究基于网络问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首先,以91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研制居民就医文化量表,并评价其信度与效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279名居民的调查数据,验证量表的适用性。最后,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评估连续变量的组间差异,运用(?)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间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口学变量与就医文化合理程度的关系,并探析就医文化合理性的形成机理。同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居民就医文化量表各维度间的路径关系,根据各路径系数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探讨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的内在机制。本研究统计分析主要采用SPSS 22.0和AMOS 23.0统计软件。结果1.就医文化要素与内涵。就医文化涵盖表层的就医环境与个体物质条件、中层的医疗卫生制度及就医行为、深层的就医心理。居民文化具有层次性、地域性和社会性特征。就医文化是居民在获取医疗卫生保健资源、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及诊疗方式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需求侧寻求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物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心态文化的总和。2.居民就医文化概念框架。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概念框架包含就医中的社会规范、就医行为、个人价值观、对医生的态度、对中西医的认知、对其他医疗模式的认知六个类属,同属于就医文化合理性核心类属。3.居民就医文化测量工具。本研究经两轮专家函询、分辨力系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条目修正与筛选后,最终形成了涵盖就医中的社会规范、就医行为、个人价值观、对医生的态度、对中西医的认知5个维度及20个条目的居民就医文化量表。5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总和为55.24%,除7个条目共性方差介于30%~50%外,其余条目共性方差均大于50%,满足社会科学研究关于所提取因子占总方差的50%~60%即令人满意的标准要求。量表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剔除相应条目后的Cronbach’sα系数均高于0.80,重测信度为0.85,分半信度为0.87;上述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65、0.65、0.64、0.42(均P<0.001),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指标Ratio=0.826,RMR=0.045,GFI=0.952,AGFI=0.936,PGFI=0.712,NFI=0.917,IFI=0.944,TLI=0.931,CFI=0.943,RMSEA=0.046,各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4.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现状、形成机理与内在机制。本研究发现有55.78%的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程度处于低水平;年龄、现居住地类型、自评家庭经济水平、近两周患病或受伤情况、近一年门诊就诊经历、近一年重大生活事件经历对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形成存在显著影响(均P<0.05);个人价值观对态度(估计值=0.549,95%CI:0.495~0.598)、社会规范(估计值=0.638,95%CI:0.595~0.682)以及中西医的认知(估计值=0.859,95%CI:0.822~0.901)有着直接效应,居民个人价值观对其就医行为存在直接效应(估计值=0.709,95%CI:0.660~0.754),并由社会规范的中介作用而对就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估计值=0.169,95%CI:0.134~0.208);居民个人的价值观能通过社会规范对其态度产生间接效应(估计值=0.166,95%CI:0.131~0.209);居民就医中的社会规范对其态度和就医行为均存在直接效应,直接效应分别为0.261(95%CI:0.211~0.315)和0.266(95%CI:0.211~0.317)。结论1.就医文化要素间呈依次递进关系,就医文化的多维特征揭示了其多层次内涵,有利于进一步明晰我国居民就医文化的理论意蕴。2.居民就医文化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也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作为可靠的测量工具用以评价居民就医文化的合理程度。3.居民就医文化合理程度总体偏低,亟需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居民就医文化的合理程度。4.年龄、现居住地类型、自评家庭经济在当地所处水平、近两周患病或受伤情况、近一年门诊就诊经历、近一年重大生活事件经历对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近一年重大生活事件经历的影响尤为显著,故此这类人群需引起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关注,有必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医文化合理性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5.个人价值观、就医中的社会规范对居民就医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同时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内隐于就医心理,外显于就医行为。因此,应根据居民就医心理各维度与就医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干预策略以促进低合理就医文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