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丛书的发展经过宋、金、元、明四朝的铺垫,于清代步入了发展的辉煌时期。清代中医丛书在总体数量、形式、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是清以前的中医丛书可以比拟的。丛书作为书籍中的一大类型,相关研究的理论著作很多。但在中医丛书方面,没有见到系统的研究,只查阅到一些对某部中医丛书的研究论述。对于清代中医丛书整体的专门研究,之前没有相关论文与著作,本选题希望通过研究清代中医丛书,厘清其发展脉络,探究其学术价值,揭示其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清代中医学研究提供借鉴。在研究清代中医丛书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丛书”。所谓的丛书,就是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二本或二本以上单独著作,依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的书,又被称为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的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一套丛书内的子书除了共同的丛书名以外,各子书都有独立的书名,脱离出丛书也可作为独立的著作存在。丛书的特点较多,可概括为六点:一,每部丛书都有一个总的书名,即丛书名,该丛书名可以取用其中的子书书名,也可以根据丛书的特点重新命名。二,汇集于一部丛书的子书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相关性,但子书本身都是独立完整的著作,各自都有独立的书名。三,丛书的子目数量一般较大,在出版发行的时间上,有的一次出齐,有的要延续多年后才能逐渐出齐。四,丛书的编辑一般是根据编者的某种意图而收入子书的,丛书的编者和子书的作者并不要求一致。五,从形态上看,各子书的版式、书型、装帧等基本一致,封面装潢也比较接近。六,从编排上看,各种丛书不尽相同。有些丛书的子书按一定顺序排列,编有相应的顺序号码,有些丛书的各个子书之间没有排定顺序。清代中医丛书的研究,是以清代为时间界限,研究从清朝入关的1644年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之间的清代中医丛书发展情况。对清代中医丛书的论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清代中医丛书发展的因素清代在时间上顺接明代,因此明代对中医丛书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或多或少会延续到清代而继续影响中医丛书的发展。明代江南地区发达的区域经济,在清初时期受到战乱的破坏而一度衰退,但随着社会的稳定和清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江南经济快速复苏并逐渐发展,全国的经济也稳步上升,这为中医丛书的出版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来源;明代发达的印刷业到了清代方兴未艾,为清代中医丛书的刻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明代对医学的重视及儒医的队伍的扩大,也影响了清代医学的风气,进而间接地影响了清代中医丛书的格局。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促使医学领域发生改变,政治上的威压使得弃文从医的儒医增加;考据之风使得医学上古典医籍的考证和注释之作大丰;经济上的逐渐复苏,刊刻业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传播和教育;清代医学上的发展更是为清代中医丛书提供了理论的支持。清代中医丛书的发展虽然受社会及医学各方面的影响,但真正对其起推动作用的主要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著书立说的风气高涨:清代儒医以著书立说作为传承医道的大事;医学以仁术之名又促使儒医通过著书立说来传播医术以济世,医书数量的增加为中医丛书的辑录提供了资源。二、刊刻业的兴盛繁荣:刊刻业的发达是清代中医丛书得以大量刊行的必备条件,为清代丛书的印制提供了便利。三、书商的利益所驱:医籍受欢迎的程度和刊行的数量直接与书商的利益相联系,因此一些受欢迎的中医丛书大量地刊行于世。清代中医丛书发展的原因,是时代的影响和丛书本身发展程度共同影响的结果。中医丛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历经了宋、金、元、明时期的一步步进化,在清代诸多因素的催化下,时机适宜时必然会走向成熟。2.清代丛书的发展情况中医丛书的发展经历了宋代的产生,金元时期的进一步形成,明代的发展,到了清代则是全面进入了兴盛时期。清前期社会逐渐稳定后,中医丛书就快速发展起来,中医丛书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中医丛书的刊刻开始出现繁荣的雏形。到了清中期,乾隆年间两部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与《四库全书》的纂修刊行,标志着清代中医丛书的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此后的徐灵胎系列丛书和陈修园系列丛书相继出版,更是将中医丛书的发展推向高峰。清后期由于受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刊刻业开始出现衰退,但中医丛书的刊刻数量仍然稳步增长,可是意义重大的医书较少,直到清末出现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丛书,才再一次丰富了清代的中医丛书。3.清代中医丛书的分类研究清代中医丛书在编排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型,单一的某种分类方法难以涵盖整体丛书,各种分类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以厘清丛书的体系。主要的分类方法如下:一、根据收录医书的内容可分为综合类中医丛书和专科类中医丛书,这是中医丛书最基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二、根据中医丛书编者与子书著者关系可分为汇刻类中医丛书、一家类中医丛书、个人类中医丛书,这种分类方法也比较常见。三、根据中医丛书的刻本可分为官刻本中医丛书、私刻本中医丛书、坊刻本中医丛书。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丛书分类方法,如根据中医丛书的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专门的中医丛书和非中医类丛书中的中医著作,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的中医丛书,如丛书中的丛书,即是丛书中的子书也是丛书。这些分类方法对中医丛书可以起到标识作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便于丛书的利用。4.清代中医丛书中的重要著作清代中医丛书的数量很庞大,其中有很多重要的著作,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是清代中医丛书的代表之作。文中介绍的重要著作有:一、综合类中医丛书:吴谦等编的《(御纂)医宗金鉴》、程文囿的《医述》。二、专科类中医丛书:柳宝诒的《柳选四家医案》、傅山的《傅青主男女科》、丁其誉的《寿世秘典》。三、汇刻类中医丛书:杨乘六辑的《医宗己任编》,程永培的《六醴斋医书十种》。四、一家类中医丛书:张璐等的《张氏医书七种》、中西医汇通学派丛书。五、个人类中医丛书:喻昌的《喻氏医书三种》、汪昂的《本草医方合编》、徐灵胎的《徐氏医书八种》、陈修园的《南雅堂医书全集》。上述著作俱为清代中医丛中重要的代表作。当然,清代中医丛书还有数量不少的其它著作,限于篇幅,难以一一尽述。5.清代中医丛书之学术价值清代中医丛书在学术上对中医学发展起到十分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整合成果,传播医学。清代中医丛书辑录了众多的医学书籍,承载大量的医学知识。清代有影响的中医著作,丛书俱予收录,涵盖的医学知识范围十分广泛,而丛书的大量刊印,广泛流传,无疑促使了医学知识的传播。二、保存文献,辑佚古籍。清代中医丛书在形式上由于“个头大”,更能引起重视,不易亡佚,使中医丛书收录的单行本医书增加了存世的机会;一些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的医书可以通过收录此书的中医丛书进行辑佚,从而得以重刊于世。三、促进学术及其学派传承。庞大的子书数量,多样的分类形式,使清代中医丛书在医学知识的传承上作用更加突出。中医丛书可收录多人的医学著作,这种形式尤利于学派医著的汇集,清代中医丛书中不乏此类丛书,它不仅集中系统体现学派的学术观点,而且方便其传播与传承,更为后学厘清其学派源流留下历史的痕迹。四、促进中医学科细化,增强学科整体观。清代中医丛书促进中医分科的细化是与中医丛书分类编辑方法的出现和丛书编者辑录丛书的意图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加强了中医学各科的整体观,中医丛书汇总诸书的特殊形式,为体现这种有机联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6.结语纵观整个中医丛书发展历程,中医丛书的出现距今已近800年,从宋代的零星之作,到清代的硕果累累,中医丛书经历数量变化的同时,随之渐变的还有丛书体系的逐步完善,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质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观清代中医丛书,本研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清代中医丛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医学知识的积累、儒医队伍的扩大等为清代中医丛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是中医丛书繁荣的时代基础。二、清代中医丛书的繁荣不是偶然出现的结果,是经过丛书本身发展历程再加时代因素的催化酝酿而成的。医家著书立说的风气高涨、刊刻业的兴盛繁荣、书商的利益所驱、丛书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清代中医丛书数量增加,分类多样,出现了很多质优品善有特色的中医丛书。文中所述清代重要丛书著作如《(御纂)医宗金鉴》、《喻氏医书三种》、《傅青主男女科》、《本草医方合编》、《医宗己任编》、《六醴斋医书十种》、《徐氏医书八种》、《南雅堂医书全集》、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丛书等是清代各类丛书的优秀代表,是中医古籍宝贵的财富。当然,清代中医丛书还有数量不少的其它著作,限于篇幅,难以一一尽述。三、清代中医丛书之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整合成果,传播医学;保存文献,辑佚古籍;促进学术及其学派传承;促进中医学科细化,增强学科整体观。清代大量中医丛书的问世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反过来,医学的进步促进了清代中医丛书的形成,二者互相促进。总之,清代中医丛书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这个时期重要的医学著作基本收录于中医丛书之中,中医丛书是清代医书的主流形式之一,其相对于普通的单行本医书所延伸出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单行本医书的不足。虽然中医丛书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大型丛书篇卷浩帙,不利携带,但瑕不掩瑜,清代中医丛书在清代医书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医学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不可低估,至今其学术价值、文献价值依然得到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必将久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