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战略,鼓励事务所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三大战略”之一,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办发(2009)56号文中,明确指出了事务所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做强做大的发展思路。纵观国际“四大”的发展历程,都是经过许多次的合并才达到了如今的规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自1999年完成脱钩改制以来,经历了三次合并浪潮,从1999年的脱钩改制,到2000年提出的事务所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和证券期货资格的审批,再到现在的“做大做强”战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疑成为事务所合并的催化剂。但是,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在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多是在政府倡导下展开,合并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合并后的审计质量是否提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事务所合并与审计质量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不同学者的观点分类汇总,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研究视角。其次,对我国本土事务所三次合并浪潮进行了回顾,总结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合并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规模经济理论和信号理论出发,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对发生合并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分析,研究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审计质量究竟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这种提高或降低是否有政策干预的影响?这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的可操控应计利润在事务所合并后显著降低,说明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显著提高,合并成果得以显现。并且2007年后合并的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效果高于2007年前合并的事务所,政策的出台对事务所的合并效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