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说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普通话整体水平不高。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要求少数民族同胞必须能够使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普通话。研究表明“3-6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从幼儿园开始创设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而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幼儿园普通话语言环境创设的关键因素。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凉山地区幼儿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彝族师范生普通话整体水平不高,许多学生无法取得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影响幼儿教师资格证办理的问题。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校2015级365名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结合对普通话教师的访谈,在了解他们普通话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从学生的语言应用情况、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普通话课程与教学、普通话教师等层面分析西昌民族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师范生的普通话学习现状。第二部分论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从主观因素来看,容易受到民族认同感、母语负迁移、缺乏普通话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热情、参与度不明显、没有信心;从客观因素来看,由于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恰当,使得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评价过于随意、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再加上普通话任课教师人数较少、普通话水平测试压力大、教师对彝语和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不能针对彝族师范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无法体现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第三部分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学校从改变主观意识、创设语言环境,优化普通话课程和提高普通话教师业务素质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