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调控暴马桑黄三萜合成机制及其关键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ipijia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暴马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抗炎,保肝护肝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其中三萜类物质是暴马桑黄主要的药用成分之一,但暴马桑黄中三萜含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其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三萜含量则成为暴马桑黄研究的关键。水杨酸是一种次生代谢物诱导剂,本研究将水杨酸添加到暴马桑黄液体发酵培养体系中,以三萜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适的水杨酸添加浓度和处理时间。为进一步了解水杨酸对暴马桑黄三萜合成的调控机制,对水杨酸处理后的暴马桑黄菌丝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检测,分析水杨酸调控暴马桑黄三萜合成的作用机制和关键基因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杨酸对暴马桑黄三萜含量的影响在暴马桑黄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添加水杨酸可以提高菌丝三萜含量,当水杨酸终浓度为350μmol/L,处理时间为4 d时,三萜含量最高为12.89 mg/g,比未处理组提高64.62%。(2)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解析水杨酸处理下暴马桑黄三萜合成机制对水杨酸处理后的暴马桑黄菌丝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桑黄三萜合成只通过MVA途径而不是MEP途径。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在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AACT、HMGS1、HMGR、PMK、MVD、FPS和GGPS,随着水杨酸处理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基因逐渐上调表达,其中FPS在水杨酸处理4 d时基因表达量增加最为显著,是未处理组的3.8倍。在三萜生物合成途径,差异表达的基因只有LS,其基因表达量是未处理组的2.1倍。进一步对水杨酸处理后的暴马桑黄菌丝进行了代谢组检测分析,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综合途径、萜类和多酮类化合物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中。关联分析发现水杨酸处理暴马桑黄菌丝后萜类骨架合成途径中一些基因表达量升高,同时一些萜类前体异戊烯焦磷酸和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含量显著提高,并且检测到其下游的三萜、二萜、倍半萜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因此推测水杨酸处理暴马桑黄三萜后导致萜类相关途径基因表达量升高,促进萜类前体合成,最终产生了更多的萜类物质。(3)暴马桑黄三萜合成关键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结果,选择AACT、FPS和LS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AACT c DNA序列长1 260 bp,编码420个氨基酸。FPS c DNA序列长1 062bp,编码354个氨基酸。LS c DNA序列长2 229 bp,编码743个氨基酸。对三个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发现AACT蛋白表达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FPS和LS蛋白表达量受诱导时间影响不大,但总体表达量较高。(4)暴马桑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目前关于暴马桑黄萜类相关基因功能研究还比较少,主要原因是遗传转化体系的缺乏。本研究首先将p CAMBIA-1301的35S启动子替换为暴马桑黄gpd启动子,构建暴马桑黄p1301-SH-gpd转化载体。将载体转入EHA105农杆菌感受态用于侵染,并将暴马桑黄菌丝用匀浆仪在无菌条件下匀浆20 s,收集沉淀菌丝作为遗传转化受体。农杆菌侵染菌丝时间为20 min,共培养48 h后覆盖15 m L低溶点PDA培养基,置于25℃培养3~4 d,长出新菌落。将新菌落转移到潮霉素抗性PDA培养基中,经PCR验证成功获得阳性转化子,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暴马桑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成功。(5)FPS基因在暴马桑黄中过表达利用构建的遗传转化体系将FPS基因转入暴马桑黄中,成功获得FPS过表达菌株。在过表达菌株中,FPS及其下游基因表达量均有提升,并且三萜含量比野生型提高了36.98%。
其他文献
全球约7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的普遍性与高发性使其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人体小肠中乳糖酶(β-galactosidase,β-Gal)的活性不足是导致乳糖不耐症的根本原因。与膳食乳糖剔除法相比,β-Gal制剂补充法不会引起食品质量或营养状况的改变,也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是,β-Gal制剂在加工、运输、储存和摄食过程中均会面临许多不利环境,例如冻干处理、
学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同时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愈发普遍,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食物与癌症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约30%以上的癌症与饮食因素相关。癌症是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先进的癌症治疗策略,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近年来,纳米生物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抗肿瘤纳米药物具有溶解性好、血液循环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
学位
开花植物中普遍存在由异花授粉向自花授粉的进化过程。虽然异交有利于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但是这种生殖方式对种群规模和传粉途径有较高的要求。在自然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植物进化出自交的生殖方式,使其在缺乏外来花粉的情况下能够生存繁衍。而在植物驯化的过程中,育种家的选择作用使得自花授粉的频率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是由于自交有利于植物优良性状的固定;二是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在自花授粉的进化过程中
学位
化学污染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影响着生命体正常功能,甚至能诱发肿瘤发生。识别与癌症发展有关的化学品是环境科学领域中重要的部分。传统的化学品促癌性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离体细胞或亚细胞测试以及啮齿类动物活体测试。其中细胞和亚细胞测试间接预测促癌风险的结果往往不够准确,啮齿动物活体测试由于操作难和花销大难以胜任大量化学品的测试工作。因此,当前急需建立能够实现促癌性化学品快速、高效的活体评价方法。斑马鱼作
学位
鱼糜制品是以鱼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凝胶类食品,因其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口感独特、食用方便等特点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在鱼糜制品生产中,鱼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Endogenous transglutarminase,ETGase)可促进赖氨酸和谷氨酸之间的共价交联,对凝胶结构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鱼糜制品工业生产中,常在鱼糜中添加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r
学位
光合作用是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尤其在收获指数已经接近理论最大值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来提高作物生物量和产量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的共识。然而,如何提高作物光合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尤其是什么样的叶片结构有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提升目前还不明确。增施氮肥能够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生物量和产量,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不仅会造成低的氮肥利用效率,还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当前提倡减少氮
学位
本论文以作曲家何训田的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色之舞》(2009)和单簧管与管弦乐队作品《空之舞》(2011)作为研究对象。两部作品都呈现出“无中心无主次,互为中心互为主次”的多样形态和高维声场的结构流音乐特征。因此将以作曲家所创立的结构流作曲法的观念与理论作为分析依据,通过理论陈述和乐谱文本,在结构流视角下对两部结构流音乐作品的多维流动态和交互结构力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探究和分析。结构流作曲法源于作曲
学位
霉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鉴定的霉菌毒素有500多种,其中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污染饲料的主要霉菌毒素。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农作物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也在增加,严重危害畜禽健康。因此,监测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发生情况,同时开展主要霉菌毒素致畜禽危害的新毒理机制的研究,对防控霉菌毒素对畜禽生产和人类食品安全的危害具有重
学位
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是重要的材用、药用和木本油料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以胡桃楸为研究对象,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对胡桃楸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并对胡桃楸基因组特征、进化地位及历史进行系统的阐述。整合生长、生理及多组学技术,研究胡桃楸果实发育规律及代谢产物动态变化,分析胡桃醌和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初步构建了胡桃楸果实发育的网络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
食品级胶体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对调控食品的感官品质、营养和稳定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胶体颗粒,能够不可逆吸附在油水界面稳定乳液,但是其较差的分散稳定性与两亲性,以及单一的基团结构等性质限制了其在Pickering乳液方面的应用。本文利用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BCNFs)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复配协同稳定Pickering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