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头颈部良、恶性肿瘤患者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30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15例(B组),恶性肿瘤患者15例(M组)(术前病理针吸),ASAⅡ或Ⅲ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BMI)18~25kg/m2。所有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常规监测无创动脉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肌松监测仪采用单次刺激模式(频率0.1 Hz ,波宽0.2 ms,电流强度60 mA,间隔10 s),刺激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麻醉诱导: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分别为3μg/kg、6 ng/kg,同时开启瑞芬太尼及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待患者意识消失后,B、M组分别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 kg,注射时间为5 s。待单次刺激肌颤搐(T1)降至25%以下,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0 mmH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6μg/kg及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6 ng/kg,维持BIS值45~55,T1恢复至75%试验结束。记录麻醉前基础值、插管后1、5 min MAP和HR。计算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S1)、临床效应时间(S2)T1恢复到25%、75%的时间(S3,4)及恢复指数(S5),评定插管条件。结果:与B组比较,M组顺式阿曲库铵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和75%的时间及恢复指数(S2~5)均延长,(P<0.05);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S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0.15 mg/ kg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起效时间与良性肿瘤患者相同,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较良性肿瘤患者延长。第二部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45例(术前病理针吸),ASAⅡ或Ⅲ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BMI)18~25kg/m2。根据顺式阿曲库铵的诱导剂量随机分为3组(n=15):0.1 mg/ kg(2ED50,M2组),0.15 mg/ kg (3ED50,M3组),0.20 mg/ kg(4ED50,M4组)。麻醉诱导、维持,术中监测及监测指标均同第一部分试验。结果:与M3组比较,M2组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S1)延长,其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和75%的时间(S2~4)缩短,(P<0.05);M4组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S1)缩短,其临床效应时间、T1恢复到25%和75%的时间(S2~4)延长,(P<0.05);顺式阿曲库铵的恢复指数(S5)M2~4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顺式阿曲库铵随剂量增加,其起效时间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及恢复时间延长,但恢复指数不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即其恢复速率不受使用剂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