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交界处腺癌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的整合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胃食管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at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CGEJ)指发生在胃和食管交界处的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ACGEJ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而且中国是ACGEJ的高发区之一。然而,ACGEJ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缺乏特异且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患者的预后也较差。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多个层面的测序,产生大量的多组学数据,从而多维度、全方面地阐释肿瘤的分子特征,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基础。然而,目前仍缺乏以ACGEJ为中心的组学研究,极大地阻碍了对这种恶性肿瘤分子特征的深入了解。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以中国人群ACGEJ为研究中心,构建目前为止最大的ACGEJ组学研究队列,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以期阐明ACGEJ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及其在ACGEJ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寻找ACGEJ中潜在的药物靶点及预后预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最终为其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124例ACGEJ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中123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远端癌旁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我们进行了全基因组突变谱、突变特征、显著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和结构变异等多维度、贯穿性的基因组学研究,并通过转录组数据来阐释基因组变异可能导致的功能后果。我们进而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在线数据库对鉴定到的基因组及转录组变异进行已知药物靶点的注释,包括实体肿瘤中已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处在临床试验中的、临床前研究鉴定的、以及病例报告中报道的各类与药物敏感性相关的变异位点,并收集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项目中的105例白种人ACGEJ测序数据,进行中西方人群药物敏感性的比较分析。此外,将ACGEJ关键的基因组及转录组特征与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关联研究,鉴定关键的ACGEJ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并在TCGA胃癌数据集及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胃癌数据集中验证生物标志物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首先,我们发现ACGEJ中仅有TP53为显著突变基因,缺乏其它显著突变基因,相反,ACGEJ的基因组中却存在的大量的拷贝数变异,发生拷贝数变异基因的数目是发生单核苷酸突变(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NV)或插入/缺失突变(insertion and deletion,indel)基因数目的5.7倍。具体而言,我们鉴定出了 67个显著扩增区段和55个显著缺失区段,并筛选出位于这些区段内的25个拷贝数变异驱动基因,结合转录组数据共发现13个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与表达水平显著相关。此外,我们分别在转录组和基因组水平证明ACGEJ存在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并发现CIN与染色体碎裂等灾难性事件、拷贝数变异的水平和结构变异的水平等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且证明了 TP53的突变和染色体不稳定性抑制基因的缺失可能是CIN的诱因。其次,我们发现ACGEJ中存在胃食管腺癌的特异性突变特征17(Signature 17),其相关突变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包含了大部分CTCF结合位点的显著突变。Signature 17的活性和CIN相关的基因组特征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我们还首次在转录组水平阐明了 Signature 17与肿瘤的快速增殖、代谢重编程及免疫抑制性的微环境等恶性表型相关。第三,我们全面描绘了 ACGEJ患者对各类化学治疗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各类药物靶向变异的发生频率,其中预测应答率较高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吉西他滨和丝裂霉素C,这三类药物在中国人群ACGEJ中的应答率均高于白种人群ACGEJ。预测敏感性较高的靶向药物除ERBB2抑制剂以外还包括WEE1、CDK4/6、PARP和CDK2抑制剂,为ERBB2非扩增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潜在药物的选择。其中,CDK2抑制剂的应答率高于白种人群ACGEJ,其靶点为CCNE1的扩增,我们同时证明了该基因与ACGEJ的CIN相关。最后,我们证明低肿瘤突变负荷、高基因水平拷贝数变异及高Signature 17活性均与ACGEJ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并用这3种风险因素构建了预后预测模型。而且Signature 17与预后的相关性在TCGA胃癌数据集中也得以验证。在转录组水平,我们发现Signature 17负相关的干扰素(interferon,IFN)-α应答通路的低活性也与ACGEJ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IFI44和IFI30这两个基因,它们的低表达均与ACGEJ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中,IFI44与预后的相关性在胃癌GEO数据集中得以验证,IFI30与预后的相关性在TCGA胃癌数据集和GEO胃癌数据集中均得以验证。结论:中国人群ACGEJ具有CIN,其基因组变异以局灶性拷贝数变异而非SNV/indel为主。ACGEJ中存在Signature 17,可能是其染色体不稳定的诱因之一,而且Signature 17与肿瘤的多种恶性表型相关。ACGEJ患者预测对多种化疗药和靶向药物敏感。低肿瘤突变负荷、高基因水平拷贝数变异及高Signature 17活性这三种基因组特征均与ACGEJ的不良预后相关。IFN-α应答通路的低活性及其中两个基因IFI44和IFI30的低表达均与ACGEJ的不良预后相关,这两个基因可用作临床上ACGEJ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以上发现使我们对ACGEJ的分子特征有了系统且深入的理解,对其临床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背景及目的支链氨基转移酶 1(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 1,BCAT1)通过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转氨代谢反应增加肿瘤代谢及增殖活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研究提示BCAT1及CD133在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预后指导意义,而在乳腺癌中与
研究背景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是临床分期系统。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公认的观察宫颈癌病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癌病灶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形态,妇科查体不能观察病灶全貌而MRI不能直观的观察病灶,
背景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既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疾病,也是获得性低磷性骨软化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全球共有约500例的报道。其致病原因为身体某处的肿瘤分泌过多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从而引起低磷血症、骨软化症导致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等。绝多数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后,可使疾病治愈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9%。胰腺癌难治的根源是其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早期诊断困难以及辅助治疗手段的缺乏。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寻找相关治疗靶点一直是胰腺癌的研究热点。Cripto-1又称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是表皮生长因子EGF-Cripto-1/FRL1/Cryptic(EGF-CFC)基因家族成员之一,Cripto-1蛋白在胚胎早期发育尤其是干细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国内癌症致死病例中排名第三,全球第四大癌症死因。经验性靶向药物治疗是针对进展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肝癌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患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个体间异质性,不同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疗效差异巨大,针对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新模式势在必行。当前,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体(patie
[研究目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特征是遗传学异质性。1号染色体2区1带拷贝数增加[gain(1q)]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意义受到长期关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明确gain(1q)的预后价值,探索伴有gain(1q)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47例BDH-02/03临床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组及生存情况。CD138磁珠阳性分选
第一部分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超内镜下切除扩大适应证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的构建前言: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内镜下切除尚存在一定争论。本文基于UD-EGC的内镜下表现,旨在探讨其超内镜下切除扩大适应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精确筛选符合扩大适应证的UD-EGC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8年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外科手
研究背景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低,肿瘤异常分泌胰岛素,患者常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及高胰岛素血症,常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患者长期需要加餐缓解低血糖,长期反复低血糖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代谢改变及认知功能下降。胰岛素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常可长期存活,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同时超重、肥胖、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
目的: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一种罕见的特殊亚型,是具有不等量肉瘤样梭形细胞成分的鳞状细胞癌。由于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发病率低,目前大多数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研究都是个案报道,关于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食管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预
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死亡率高。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异常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系统地探究食管癌的基因组变异和转录组改变,是阐明食管癌分子发病机制与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基因组变异是DNA序列上发生的碱基对改变,由胚系突变和体细胞突变组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胚系突变(也就是SNP)可以影响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以及预后,全基因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