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改增”政策能够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发挥增值税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降低税负的作用。此次税法改革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截至2016年国家因政策实施累计减少税收收入12148亿元,同时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提供新动力。但也存在政策实施初期减税效应不明显,部分行业税负不降反升的情况。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企业税负随着“营改增”政策实施如何变化,企业针对税改政策是否主动进行筹划设计,以获得持续税收利益。换言之,本文研究政策性因素和企业积极筹划行为两个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税负。该问题研究对于理解税改的微观效应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在营改增背景下如何节税提供参考。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后进行理论分析,并选取了 2008年至201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企业税负变化,然后检验政策性减税和企业避税两方面因素降低企业税负的影响机理和特点。根据“营改增”政策实施步骤,使用三重差分模型(DDD)对“营改增”的减税效应进行检验,并着重分析随着改革的推进,企业减税效应是否逐渐增强以及不同行业间企业减税效应的区别。同时,分析价值链安排在此过程中的避税效果,并根据政策实施阶段、原增值税行业和改革行业、价值链复杂程度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情况下价值链设计的避税作用。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具有减税效应;随着改革的推进,政策对企业的减税作用逐步增强;原增值税行业比改革行业更可能因税改政策降低税负。企业通过对“营改增”相关业务的价值链安排,充分利用政策的减税机制,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随着改革的推进,价值链安排的减税作用逐步增强;价值链安排在原增值税行业中比在改革行业中,起到的减税作用更强;价值链复杂程度较高的企业,更有利于依据政策的减税机制进行价值链安排,进而更好的降低企业税负。本文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深入分析了税法改革的微观效应发生机理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应对行为对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同时,为以往价值链的规范性研究和案例研究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当前税法体系下的纳税筹划方法,即通过价值链安排使得企业能够借助政策的减税机制,在受益于政策性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出发,探究企业得益于政策性减税的同时,是否能够通过自身积极的应对行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同时,实证的研究方式为以往价值链研究提供支持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