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的品行状况不仅影响个体发展,还影响到国家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历来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以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思想品德课程已取得值得肯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的实践性被忽略造成课堂常常陷于枯燥或者理论性过强偏差而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6年秋季开学,原有的品德课程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在七年级新生中全面启用,新教材更加突出人文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更加强调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倡导用活动性的方式推进教育方式的革新。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集思想性、时效性以及实践性于一体的,如果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只重视思想性而忽视时效性和实践性,那么教育的成效只能倒退回过去的层次,被教育者只能与时代脱节。因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既能考察启用新教材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也能考察学生对道德理论的应用情况,从而对教学的实际应用提供对策。福建石狮近年来大力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本次课题设计组织了该地区3所中学共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开展个人访谈作为补充,征求4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本课题研究从调查的数据中得出如下结果: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受大部分的学生欢迎,学生普遍认可本学科具有实践性的功能;二、约69%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专注剖析知识点忽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表示缺乏新意;三、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作用大,实践对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有重要作用,但过于担心活动影响学习成绩;四、师生对课余生活的关注呈现差异性。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学习安排,期待老师得以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基于以上结果和教师个人访谈情况,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智育与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等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