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新兴大功率固态照明技术,激光照明在高亮度照明与显示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荧光粉转换激光白光(PC-WLD)是激光照明的主流方案。高强度激光在实现高亮度光源的同时,也给光转换材料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传统有机封装的失效和发光饱和,因而催生了全无机光转换器件(激光荧光粉)的蓬勃发展。目前,激光荧光粉主要集中在以Y3Al5O12:Ce3+(YAG:Ce3+)为代表的石榴石体系荧光粉,受限于其发射光谱,严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兴大功率固态照明技术,激光照明在高亮度照明与显示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荧光粉转换激光白光(PC-WLD)是激光照明的主流方案。高强度激光在实现高亮度光源的同时,也给光转换材料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传统有机封装的失效和发光饱和,因而催生了全无机光转换器件(激光荧光粉)的蓬勃发展。目前,激光荧光粉主要集中在以Y3Al5O12:Ce3+(YAG:Ce3+)为代表的石榴石体系荧光粉,受限于其发射光谱,严重制约着PC-WLDs器件光色品质的提升。因此,开发适合激光激发的多色荧光粉备受关注,但迄今进展十分有限。面对多色激光荧光粉匮乏的严峻现状,本论文基于氮化物基质和Ce3+激活剂离子进行了一系列新型激光荧光粉的设计、合成和发光性质研究,并通过荧光玻璃(PiG)薄膜形式评价了它们在大功率激光激发下的发光性能,为激光照明器件光色品质的提升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提出了一些荧光粉设计的新思路。第一章,概述了固态照明和激光照明技术,简要介绍了发光材料基本原理;介绍了激光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光饱和行为和机理,提出了激光荧光粉的筛选和设计原则;详细综述了近年来激光荧光粉(发光单晶、PiG、PiG薄膜、荧光陶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激光荧光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所涉及的主要实验原料、仪器设备和重要的测试表征方法及其原理。第三章,将黄色La3Si6N11:Ce3+(LSN:Ce3+)荧光粉和低熔点玻璃粉共烧到高导热蓝宝石基片上,制备了高效的激光照明用LSN:Ce3+-PiG薄膜,首次基于氮化物荧光粉构筑了高亮度的激光白光。由于LSN:Ce3+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荧光粉颗粒与玻璃基质界面清晰,未发生任何界面反应,因而LSN:Ce3+-PiG薄膜得以继承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的量子效率。调节荧光粉/玻璃粉的质量比(PtG)和薄膜厚度对PiG薄膜的发光性能进行了优化,当PtG=2:3、薄膜厚度为70 μm时,LSN:Ce3+-PiG薄膜具有最高的光转换效率。与蓝光LD耦合,LSN:Ce3+-PiG薄膜最大可以承受12.91Wmm-2的激光功率密度,获得的白光LD的光通量为1076 lm(亮度为773 Mcd m-2),流明效率为166.05 lm W-1。第四章,基于间隙位置工程设计并合成了 La3Si6N11:Al3+,Ce3+(LSN:Al3+,Ce3+)红色激光荧光粉。在LSN:Ce3+晶体结构中,通过Al3+对Si4+的不等价取代,实现了 Ce3+非同寻常的红光发射(600~665nm)。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光谱分析确认了发光中心、阐明了发光机理:红光发射来源于Ce3+占据LSN晶格中c~1/2层的[Si8N8]间隙所形成的间隙发光中心(Ceint3+);间隙空间很小,因而导致了长波长发射。LSN:Al3+,Ce3+的荧光寿命为43 ns,不易发生光致发光饱和,是很有潜力的红色激光荧光粉。将黄色LSN:Ce3+和红色LSN:Al3+,Ce3+进行叠层PiG薄膜设计,与蓝光LD耦合成功构筑了高显指的暖白光LD器件,显色指数(Ra)为78,色温(CCT)为 3321 K。第五章,基于多组分固溶体策略设计并合成了面向大功率激光照明应用的Ca1-x-yLixAl1-x-yS1+x+yN3-yOy:Ce3+(CALSON:Ce3+)三元固溶体荧光粉。三元固溶体荧光粉是通过将同构的LiSi2N3和Si2N2O相同时引入CaAlSiN3:Ce3+(CASN:Ce3+)中合成的,致使其带隙明显展宽(5.21→5.50eV),从而有效提升了母体荧光粉的热稳定性能(200℃的发光保持率从75%提高到了 91%),能够满足大功率激光照明的要求。蓝光激发下,CALSON:Ce3+呈明亮的橙黄光宽带发射,发射峰为580nm,半峰宽为135nm,外量子效率为41.5%。得益于热稳定性能提升和带隙展宽,CALSON:Ce3+-PiG薄膜的发光饱和阈值较CASN:Ce3+-PiG薄膜的明显提升(12.9→17.8 Wmm-2)。基于CALSON:Ce3+-PiG薄膜的白光LD的单位面积光通量可达到781lm mm-2,CCT为4349K,Ra为70,光学品质优于YAG:Ce3+转换的激光白光。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对所制备激光荧光粉的后续优化和应用提出了建议,对激光荧光粉和激光照明器件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从全球能源的需求以及温室气体和污染的加剧的角度出发,对新能源技术的需求得到了重视。几十年来,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的间断性将会导致严重的供求不匹配。电化学能量系统在能源可持续性;能量转换、节约和储存;污染控制/监控;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核能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来发电的电化学装置,是一种极好的热电转化装置。本文主要
在对人类活动行为分析中,从图像或视频中精准地刻画出人体的三维运动姿态尤为关键,其能够为人类行为的感知和识别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对促进人类智能系统(如:自动驾驶、人机交互、以及智能监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三维人体运动姿态估计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其主要任务为从给定的二维图像或者视频中重构出人体的三维运动姿态。在三维人体运动姿态估计算法中,常用的两类策略为基于判别式的方法和基于产生式的方法。虽然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整个世界从信息匮乏走向信息过载时代。想要从海量信息中准确而又快速的为用户找到其感兴趣内容变得更加的困难。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个性化的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其构建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基于内容,协同过滤和混合推荐。本文主要研究协同过滤相关算法。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分析用户历史的交互行为(例如,点击和购买)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在各种协同过滤技术中,矩阵分解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的特
自第一块商用锂离子电池的问世以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各式各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且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的储能设备等。其中,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上述需求。因此,改进现有电池材料和寻找新的高性能电池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所有的正极材料中,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L
对于同一身份的移居群体来说,为什么在不同地方其社会融入的策略会有差异?策略选择的不同又是如何影响了该群体的社会融入效果?作为地方治理主体的地方政府,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举措,实现与该群体的良性互动,促进其融入当地社会?本文认为地方治理结构的差异是解释上述问题的关键变量。聚焦于在陆的台胞群体,他们的处境既不同于国外移民,也不同于国内农民工的流动。在陆台胞一方面享受到惠台政策的红利,在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地方
柔性电子技术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基板上的一种新兴电子技术。柔性传感器是柔性电子技术的一种应用。柔性传感器组成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用于核心导电材料,二是柔性支撑材料。其具有轻便灵活,可通过自由编织植入传统服饰,允许与身体长期接触等优点。近年来,基于柔性传感器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一套成熟的三维人体重建和运动跟踪、分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服饰定制、康复治疗、老年监护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mobile networks,5G)时代,有些应用将会慢慢流行,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智能城市,到了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时代,这些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强大。这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系统设计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低能耗将会更加成为重点。因此,6G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寻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随着传统硅基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接近物理极限,寻找新的沟道材料、发展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是突破硅基技术瓶颈的必经之路。原子级厚的低维材料,例如二维材料(石墨烯、过渡族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和准一维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带等),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有望成为下一代晶体管技术的沟道材料。本文选取了二维黑磷和准一维碳纳米管两类体系,系统研究了多种材料的结构、缺陷和
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应用前景广阔。由于镁的平衡电位很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无论与何种工程金属耦接,镁合金都将作为电偶阳极被加速腐蚀。因此,镁合金的电偶腐蚀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当前镁合金电偶腐蚀机理的认识还不全面,严重制约着其电偶腐蚀的防护技术的发展。在电偶腐蚀中,镁合金作为阳极必然受到耦合阴极的极化作用产生负差数效应,导致镁“异常”加速溶解,进而加剧电偶腐蚀的破坏。可
石墨烯(Graphene)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中被剥离出来后,科学家们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到了石墨烯载流子表现出的二维狄拉克费米子特性,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空间结构同样引领了科学家对其他二维原子晶体的研究,从而开辟出了二维原子晶体研究领域,之后又开创了基于二维原子晶体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新方向。本文着眼于化学气相沉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