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桂木凝集素对体内外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肝癌作用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在体外诱导活化和扩增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并回输至患者体内,达到提高患者抗肿瘤能力的目的。然而,如何有效的活化与扩增效应细胞一直是研究难点之一。我们实验室自主分离纯化的红桂木凝集素(Artocarpus lingnanensis lectin,ALL)前期研究中发现ALL体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极强的活化和扩增作用,但由于体外细胞存活时间不长,限制了细胞过继回输治疗。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一种免疫刺激性细胞因子,是维持体外淋巴细胞存活的关键性因子。因此,如何将ALL与IL-2联合应用于外淋巴细胞的扩增,将可能解决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中存活时间短的难题。同时,ALL在体内是否可独自直接影响淋巴细胞比例和机体抗肝癌功能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拟体外探索ALL联合IL-2对人外周血和鼠脾淋巴细胞活化及扩增效率,以及对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体外探究经ALL联合IL-2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力;体内条件下,探究ALL单独用药治疗荷肝癌小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ALL对体内免疫细胞亚群增殖和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1.探索ALL最适作用浓度将课题组新鲜分离纯化保存的ALL溶解,红细胞裂解法分离人外周血和鼠脾淋巴细胞,使用不同浓度ALL、IL-2刺激鼠脾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ALL、IL-2刺激鼠脾淋巴的适宜刺激浓度。2.检测ALL联合IL-2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CCK8法和CFSE法检测ALL联合IL-2刺激后,人外周血和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细胞的凋亡率;设立IL-2刺激作为对照组。3.流式细胞术检测ALL联合IL-2刺激淋巴细胞活化情况和亚群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ALL联合IL-2刺激后,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因子CD69和CD25的表达情况,CD3+T细胞、B220+B细胞、CD49b+NK细胞、CD11C+DC细胞、(CD3+CD45RA-CCR7+)Tcm细胞、(CD3+CD45RA-CCR7-)Tem细胞和(CD3+CD45RA+CCR7+CD62L+CD95+CD122+)Tscm细胞比例的变化;设立IL-2刺激作为对照组。4.分析ALL活化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收集鼠Hepa1-6肝癌细胞(靶细胞)与经过ALL联合IL-2活化的鼠脾淋巴细胞(后续简称活化淋巴细胞)(效应细胞)共培养,CCK8法和LDH法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增殖影响和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检测共培养72h后,效靶比分别为20:1、10:1、5:1、1:1时靶细胞的凋亡率;以IL-2活化淋巴细胞、Hepa1-6细胞设立为对照组。5.检测活化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收集活化鼠脾淋巴细胞与鼠Hepa1-6肝癌细胞共培养的上清液,Elisa法检测共培养24-96h后,效靶比分别为20:1、10:1、1:1时,细胞因子IL-2、TNF-α和Gr B在不同效靶比上清中的浓度;以IL-2活化的淋巴细胞、Hepa1-6细胞设立为对照组。6.分析单独ALL治疗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在C57/BL6小鼠中建立鼠肝癌模型,于成瘤后第0,2,4,6,8天尾静脉注射ALL进行治疗,检测ALL治疗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分析ALL治疗后,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及Tcm细胞、Tem细胞和Tscm、B细胞、NK细胞、MΦ细胞和DC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ALL治疗对模型小鼠血清中IL-2、TNF-α和GrB分泌水平的影响;以PBS设立为对照。结果:1.ALL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作用及不同免疫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1.1 ALL刺激鼠淋巴细胞最适宜浓度为10μg/mlCCK8结果显示ALL刺激鼠脾淋巴细胞后,细胞聚集成集落式生长,其中ALL浓度为10μg/ml时,对鼠淋巴细胞的刺激效果最好,刺激96h后细胞增殖率为34.19%±1.51,明显高于其余ALL(2.5μg/ml、5μg/ml和7.5μg/ml)刺激组(P<0.05),选定ALL浓度为10μg/ml进行后续实验。IL-2是维持鼠淋巴细胞体外生长的必需生长因子,且12.5ng/ml、25ng/ml和37.5ng/ml组细胞生长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定IL-2浓度为12.5ng/ml进行后续实验。1.2 ALL联合IL-2有效促进淋巴细胞增殖CCK8结果显示ALL+IL-2和IL-2组刺激鼠脾淋巴细胞96h后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8.98%±6.12和41.61%±2.78(P<0.001)。CFSE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LL+IL-2、IL-2组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和鼠脾淋巴细胞72h后,绿色荧光有递减的现象,说明淋巴细胞出现分裂增殖;外周血淋巴细胞ALL、IL-2组细胞增殖比例分别为69.83%±3.17和55.73%±1.25(P=0.002);鼠脾淋巴细胞ALL+IL-2、IL-2组细胞增殖比例分别为74.20%±2.50和61.43%±6.39(P=0.032)。流式细胞术检测ALL刺激72小时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ALL+IL-2组的凋亡率19.31%±0.97;而IL-2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为28.85%±0.93和30.32%±0.85,说明ALL联合IL-2刺激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且减少细胞凋亡,且增殖情况明显优于IL-2组(P<0.05)。1.3 ALL联合IL-2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活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ALL+IL-2组刺激鼠脾淋巴细胞24h后,早期活化标记CD69表达量为62.5%±2.45较IL-2组11.13%±0.21明显增高,且在后续的培养中持续高表达;T细胞晚期活化标记CD25表达量在培养48-72h时出现明显的升高,至72h时ALL+IL-2和IL-2组中表达量分别为50.46%±4.38和15.33%±0.71,说明ALL联合IL-2对T细胞具有更强的活化作用,CD69和CD25表达量明显高于IL-2组(P<0.05)。1.4 ALL联合IL-2刺激对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LL+IL-2组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72h后,T细胞、DC和Tscm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B细胞、NK细胞比例却降低(P<0.01)。ALL+IL-2组刺激鼠脾淋巴细胞72h后,B细胞、DC细胞、Tscm细胞和Tcm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T细胞、NK细胞和Tem细胞的比例却降低(P<0.01)。1.5 ALL+IL-2活化的淋巴细胞增强抗肝癌效应ALL+IL-2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按不同效靶比与鼠肝癌细胞共培养24-96h,CCK8结果显示活化淋巴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组中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升高,效靶比为10:1和20:1时LDH活性远远高于其他各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淋巴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72h后肝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ALL+IL-2刺激活化淋巴细胞组中肝癌细胞死亡率升高(P<0.05),且效靶比为10:1和20:1时细胞的死亡率最高。Elisa法检测活化淋巴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2、TNF-α和Gr B在各效靶比组(E:T=1:1,E:T=10:1和E:T=20:1)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随着效靶比增高,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不断增加(P<0.05),且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IL-2活化淋巴细胞组。2.ALL单独体内作用对肝癌生长及不同免疫细胞亚型的影响2.1 ALL单独治疗明显抑制小鼠肝癌生长12.5μg/g ALL和25μg/g ALL治疗组中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增长明显受到抑制,而PBS组中小鼠肿瘤持续增长(P<0.05),但不同剂量A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ALL治疗对肝癌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不同免疫细胞亚型的影响2.2.1 ALL治疗明显提高外周血中T细胞和Tem细胞的比例ALL高、低剂量组的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NK细胞及Tem细胞均升高,但是B淋巴细胞、MΦ细胞和Tcm细胞比例却明显降低(P<0.001),ALL高剂量组中DC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2.2.2 ALL治疗提高脾脏中B、DC和Tem细胞的比例ALL高、低剂量组的小鼠脾组织中B淋巴细胞、DC细胞和Tem细胞比例均呈升高趋势,而T淋巴细胞、NK细胞、MΦ细胞和Tcm细胞比例均呈降低趋势。2.2.3 ALL治疗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B和Tem细胞的比例ALL高、低剂量组的小鼠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特异性免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em细胞的比例均有升高的趋势,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NK、MΦ细胞和DC细胞的比例均有降低的趋势。2.3 ALL治疗诱导荷肝癌小鼠分泌细胞因子IL-2、TNF-α和Gr BElisa法检测ALL治疗后肿瘤小鼠血清,ALL高、低剂量组中IL-2的浓度明显均高于PBS组(P<0.001),且ALL低剂量组中IL-2的浓度最高与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L高、低剂量组中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PBS组(P<0.01);ALL低剂量组中Gr B的浓度明显高于PBS组和高剂量组(P<0.001)。结论:本研究在体外验证ALL联合IL-2对淋巴细胞具有活化和增殖作用,且能增强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利用ALL治疗可抑制小鼠肝癌模型中肿瘤的生长,提高外周血中T、B、DC细胞和外周血、脾脏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em细胞的比例,同时促进细胞因子IL-2、TNF-α和Gr B的分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直肠多参数MRI和放射组学特征对直肠癌主要病理特征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方案,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的直肠癌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前未进行任何放化疗及内镜治疗,对其大便潜血、CEA、CA199、CA125、CA153、CA242、CA724等临床生化指标进行了记录;术前两周内进行了直肠多参数MRI检查,术后标本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学检
学位
目的和意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其在全世界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在前列,同时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广西作为HCC高发区,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远高于全国水平。已有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诊断困难、复发转移率高是导致HCC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随着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不断成熟及应用,通过挖掘数据库进行
学位
对某电磁屏蔽方舱进行设计,从方舱的电磁屏蔽原理入手,对方舱大板间连接处、通风窗、电源接口窗、线孔和推拉门等孔口处进行屏蔽设计,方舱完成后采用双脊波导喇叭天线进行屏蔽效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舱接口处全部达到了屏蔽指标要求,方舱整体满足60dB的屏蔽效能要求。可为同类型屏蔽方舱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期刊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慢性肝损伤,引起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占肝脏固有细胞总数的15%,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损伤因素作用下,HSCs转化为活化状态,分泌ECM及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外泌体是大小为30-150nm的细胞外囊泡,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换,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MRV的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后静脉性侧支循环开放的分级评估及其意义背景: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后静脉性侧支开放有效防止脑实质性病变早期恶化的假说尚未建立。静脉侧支分级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也尚未明确。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1)基于核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的
学位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机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发生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被学者认为是CIRI的重要特征之一。线粒体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这种变化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同时线粒体这种形态学变化受到线粒体内外膜中相关蛋白的调控。OPA1和MFN1/MFN2蛋白主要参与线
学位
第一部分miR-216b-5p及其预测靶基因TRIM44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的表达目的和意义研究肝癌组织和细胞中miR-216b-5p的表达水平,预测miR-216b-5p可能调控的靶基因。进一步分析肝癌组织和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已经明确诊断的初诊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体外培养肝永生化细胞(THLE-2)及肝癌细胞(Huh7、Hep G2、Hep3B、MHCC97
学位
目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当HIV-1感染者发展到AIDS期时,极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而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就是其中之一。TM在广西AIDS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未及时诊断和治疗者死亡率非常高,然而临床上TM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的显微镜检和培养,但显微
学位
第一部分:人脑死亡介导的供肝损伤及肝移植的不良预后有可能与补体过度激活相关目的:脑死亡供体(Brain death donor,BDD)仍然是目前肝移植供体器官的主要来源,既往少量的临床研究提示脑死亡(BD)可能会造成供体肝损伤,并推测其损伤可能与BD后所致补体过度活化有关,但BD及其过度活化的补体级联通路对供体肝脏及受体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迄今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本文拟通过收集、比较BD供肝和活
学位
目的:目前牙髓再生的方式有两种:干细胞移植和无细胞移植。两种方式各具优劣之处。研究已经证明无论是通过根尖损伤刺激出血,引导血液进入根管,还是通过在无髓根管内植入无细胞的趋化因子,均可诱导体内干细胞归巢到根管中,并形成新生组织。能否利用外泌体携带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特点,用牙髓干细胞源性外泌体(DPSCs-EXO)替代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移植,应用于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