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针对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引起胆管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利用体外诱导胆管癌细胞的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进行化疗药物耐药诱导,并确定耐药程度不同的胆管癌细胞药物敏感性与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的关系。方法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体外培养扩增。并对胆管癌细胞QBC939进行不同浓度的阿霉素耐药诱导,细胞能在目标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中稳定生长传代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确定细胞的耐药程度。利用聚合酶链扩增和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对细胞QBC939/ADM检测不同耐药程度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分析细胞耐药性与端粒酶活性变化的联系。结果丝裂霉素浓度以0.5ug/ml、1.0ug/ml、2.0ug/ml、4.0ug/ml四个浓度组对QBC939亲本株、低倍耐药诱导株、中倍耐药诱导株、高倍耐药诱导株分别利用MTT法进行耐药检测,490nm波长处测定光波吸收值,四个浓度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低倍耐药诱导株与各组比较P<0.01,中倍耐药诱导株与各组比较P<0.05,高倍耐药诱导株与各组比较P<0.05,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于丝裂霉素QBC939/ADM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从低倍耐药到高倍耐药诱导组耐药程度呈增高趋势。5氟脲嘧啶浓度以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l四个浓度组对QBC939亲本株、低倍耐药诱导株、中倍耐药诱导株、高倍耐药诱导株分别利用MTT法进行耐药检测,490nm波长处测定光波吸收值,四个浓度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低倍耐药诱导株与各组比较P<0.01,中倍耐药诱导株与各组比较P<0.05,高倍耐药诱导株与各组比较P<0.05,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于5氟脲嘧啶QBC939/ADM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从低倍耐药到高倍耐药诱导组耐药程度也呈增高趋势。亲本株、低倍耐药诱导株、中倍耐药诱导株、高倍耐药诱导株分别利用聚合酶链扩增及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测定450nm处光吸收值。其结果个组间比较P<0.05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从低倍耐药到高倍耐药诱导组QBC939/ADM端粒酶活性呈增高趋势。结论1.、阿霉素诱导胆管癌细胞QBC939产生耐药性后,细胞对5-F,丝裂霉素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了多药耐药特性。2.、胆管癌细胞QBC939/AMD随着耐药性的提高,端粒酶活性增强。3、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变化可以间接提示胆管癌细胞的耐药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