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术前、术后垂体功能的变化,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439例。主要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诊断、术前术后垂体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复诊情况等资料;应用我院门诊病历系统联合电话回访收集患者术后复诊情况,包括术后是否定期复诊、术后动态垂体功能水平、激素替代治疗情况、有无肿瘤复发等。研究其规律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439例垂体瘤患者中无功能腺瘤212例(48.29%),功能性腺瘤227例(51.71%),其中泌乳素瘤100例、生长激素瘤67例、多激素腺瘤25例、促性腺激素瘤18例、促肾上腺激素瘤14例、促甲状腺腺瘤3例。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特征不同,以头痛、视力下降等肿瘤压迫症状为主,其次为肿瘤本身导致的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症状,如停经-泌乳-不孕、肢端肥大、库欣综合征等。术前有垂体功能减退者93例,术后24例改善;术前无垂体功能减退而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者33例;术后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102例,其中甲状腺轴功能低下者52例,肾上腺轴功能减低者58例,性腺轴功能低下者43例,相应激素替代达标率分别为69.56%、58.00%、85.71%。当肿瘤直径大于22mm时,随着直径的增加,术后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增大(OR=1.23,95%CI:1.15~1.31,P值<0.0001)。肿瘤直径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7,95%CI:1.11~1.24,P值<0.0001)。结论:各类型垂体瘤临床表现各异,但均以肿瘤压迫症状为主,其次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表现。垂体瘤术后3-6个月垂体功能相对达到稳定状态,术后1年内每3个月需要定期复诊,1年以后需要至少每年复诊1次,全面评估垂体功能,调整激素替代剂量。肿瘤直径和术前垂体功能减退是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