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降解藻毒素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华暴发时产生藻毒素,该物质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毒性剧烈且稳定性好,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含藻毒素水体具有有机物含量高、藻毒素难降解、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处理效果较差等特点。针对藻毒素的降解是目前保障水体水质安全一个研究热点。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是一种针对传统工艺难处理或降解有机污染污水的工艺。它利用催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强氧化性自由基氧化降解污水中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与传统工艺相比,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氧化性能更强,且对水质负面影响较小。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产毒素微囊藻种进行培养,配制含藻毒素污水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其次构建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体系并搭建该工艺处理装置进行含藻毒素污水的处理试验。最后通过试验设计与执行考察该工艺对该污水中各指标的去除率、各试验因素影响等,并评价该工艺对该类污水的处理效果,初步分析该工艺催化贡献作用与降解动力学。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处理含藻毒素污水过程可分三个阶段:0~10min为目标溶液颜色褪去阶段;10~40min为目标溶液产生泡沫阶段;40~60min为目标溶液现象静止阶段。通过研究,CuO是该工艺处理含藻毒素污水的最适催化剂,处理效果显著。处理60min,MC-LR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COD去除率均达到50%以上。催化剂使用次数基本不影响工艺性能,催化剂回收率达到95.15%。各因素对该工艺各指标处理效果影响不一,其中影响MC-LR去除率因素强弱顺序为pH、原水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影响COD去除率因素强弱顺序为pH、催化剂投加量、原水浓度。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降解藻毒素研究表明,催化贡献作用使污水中MC-LR去除更为快速彻底、使污水中COD去除率较直接臭氧工艺提高3倍以上。通过直接代入法、微分法与混合动力学研究得出该工艺下MC-LR降解符合以该物质为底物的二级动力学级数响应;COD降解符合以该物质为底物的一级动力学级数响应。反应温度对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降解速率影响较小:随着催化剂投加量增加,该工艺对MC-LR、COD的降解速率提高;pH条件对该工艺影响较显著,pH=11.0时该工艺的氧化性能被抑制,各指标降解速率明显降低;pH=5.0、7.0、9.0时催化剂金属离子析出浓度相差较大,但各指标降解速率较接近。
其他文献
学位
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膦配体和卤素阴离子变化的空气稳定的苯基乙炔基钯配合物,并通过1HNMR和13CNMR, MS和单晶X射线分析表征其晶体结构。而且所合成的这一系列钯催化剂意想不到的可以以活性/受控链增长方式引发苯基异氰化物的聚合,得到明确的高立构规整度空间结构的聚合物,并且聚合物具有受控的分子量和窄的分子量分布。通过研究钯配合物的动力学和键长键能来探究聚合反应机理。催化活性最好的钯配合物
近几年,众多优秀的企业开启订单式人才培养,即校企合作,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
期刊
美国的精英阶层规模很小,但却控制着越来越多的经济份额,而位于社会底层的人数众多,且规模日益增加,却几乎享受不到任何资源.过去40年来,美国底层90%的人的平均收入几乎没有变
期刊
“今天学的,明天就用不上了。”“刚刚升级的软件,又要从零开始研究。”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对“跟不上时代”的困境。现如今,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矛盾是科技迅猛发展、工具迭代更新与人才素质落后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各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得
期刊
2018年3月底,时任新华社青海分社社长王宏伟给笔者发来一组微信图片,其内容皆为精美无比的金饰牌及镶嵌着绿松石的金器,每一物件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丝绸之路千年韵味.随即在与
期刊
员工在公司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是老板,还是你是老板?”“我是公司的老大,一切要听我的安排.”在许多老板的心中,老板就是老大,老大就是老板.“我掌握着员工的去留薪酬大
期刊
当前,建筑物渗漏和路面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我国传统建材产业相对落后,材料性能不佳,且工程构筑物常常承受过载作用,导致建筑完工不久即出现开裂现象,促使工程
2018年6月22日下午3点,由共青团徐州市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徐州市团校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