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流有效位能(CAPE)被广泛用于量化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或抬升气块所能拥有的正浮力,而对流抑制能(CIN)表征气块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以上需要的能量。CAPE和CIN均直接影响着大气对流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及其伴随的对流性降水。在温室气体(GHG)增加导致的全球增暖背景下,气温将上升,水汽也随之增多,未来CAPE预计会增强,CIN也会有所变化,而CAPE和CIN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对未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621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92); 国家留学基金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流有效位能(CAPE)被广泛用于量化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或抬升气块所能拥有的正浮力,而对流抑制能(CIN)表征气块抬升至自由对流高度以上需要的能量。CAPE和CIN均直接影响着大气对流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及其伴随的对流性降水。在温室气体(GHG)增加导致的全球增暖背景下,气温将上升,水汽也随之增多,未来CAPE预计会增强,CIN也会有所变化,而CAPE和CIN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对未来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使用逐6小时的再分析数据研究历史时期CAPE和CIN的气候态分布和变化特征,并简单评估一个完全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对CAPE和CIN气候态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随后分析模式模拟的未来CAPE和CIN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潜在的原因。此外,本文还使用逐3小时数据分析了模式模拟的未来降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变化与未来大气热力特征变化的联系。一、近几十年大气热力特征及变化趋势再分析资料的结果显示,气候态年平均CAPE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海洋区域,且随着纬度增高而减弱,而年平均CIN在陆地区域强于海洋区域。1979-2018年期间,CAPE在大部分海洋(特别是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一些低纬度陆地区域(如非洲中部)呈显著减弱的变化趋势,而在美洲中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以及欧洲等区域呈显著增大的趋势。CAPE的变化趋势与低层比湿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与低层气温的变化趋势无明显关联。CAPE的减弱趋势与自由对流高度的增高趋势、平衡高度的降低趋势相符合,反之亦然。CIN在大部分区域的变化均不显著,但CIN的变化趋势与低层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更为相似。此外,在冷季高纬度区域存在很大时间比例的绝对稳定事件。模式合理再现了再分析资料中CAPE和CIN的平均分布型,以及绝对稳定事件的全球分布特征。在再分析资料和模式中,不可逆绝热过程假设下的CAPE均比可逆假设下的CAPE更强,但两种假设下的CAPE和CIN呈现出相似的气候态分布和变化特征。二、模式预估的未来大气热力特征的变化及原因在GHG增加导致的全球增暖背景下,CAPE预计将增强,但最近的一个区域研究指出陆地区域的CIN也将增强,尽管背后的原因还未完全理解。本文使用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发现未来全球增暖背景下,CAPE将在全球大部分区域增强,而CIN将在大部分陆地区域增强。在陆地区域,中等-强CAPE和(或者)CIN事件(即出现的次数)将增多,而弱CAPE和(或者)CIN事件将减少,这导致CAPE和CIN平均值的增强。CAPE的增强主要是因为低层比湿的增大,这带来自由对流高度以上更多的潜热加热,使得抬升气块具有更多的正浮力,平衡高度也更高。大部分陆地区域CIN的增强主要是因为低层相对湿度的减小,这导致更高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因此抬升气块具有更多的负浮力。在热带海洋区域,近地面相对湿度略有增大,导致CIN略有减弱。在副热带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区域,低层大气垂直递减率减弱的影响超过了比湿增大的影响,导致此处的CAPE有所减弱。三、模式预估的未来降水变化及其与大气热力特征变化的联系先前的研究指出,GHG增加导致的全球增暖背景下,弱-中等强度降水将减少,而强降水将有所增多,但是这些降水变化的潜在过程还未完全理解。本文研究发现,气候模式基本可以再现再分析资料中平均降水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水发生频率或强度与CAPE在全球大部分区域、或与CIN在热带海洋区域的显著相关性。此外,模式同样预测出未来更暖的气候背景下,弱-中等强度降水事件(0.01<P£1 mm/hr)将减少,而强降水事件(P>1 mm/hr)将增多。大部分弱-中等强度降水事件发生在弱CAPE和(或者)弱CIN情景下,而弱CAPE和(或者)弱CIN事件在更暖的气候背景下将显著减少。未来气温和湿度的增加会使得许多弱CAPE和(或者)弱CIN事件转变为中等-强CAPE或CIN事件,导致弱-中等强度降水事件也显著减少。另一方面,强降水事件的增多主要与强降水在给定CAPE和CIN时发生概率的增大有关,其次受到CAPE和CIN发生频率变化的影响。强降水发生概率的增大,与降水频率直方图向更强降水强度方向的移动有关,而这种右移可能是更暖的气候背景下水汽增加引起的所有降水强度按照均匀百分比增大导致的。
其他文献
核反应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原子核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重离子熔合反应是研究重核性质和核-核间强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目前合成新元素和超重核素的主要方法。在重离子熔合反应中,弹核和靶核熔合形成复合核本质上是一个量子隧穿过程。早期的熔合模型中,弹核和靶核往往看作无结构的点粒子,熔合截面的计算通常采用一维相互作用势。当入射能量高于或位于库仑势垒附近时,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理论熔合截面与实验截面数据相符
光电子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已在信息科学、通讯、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材料的角度看,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光电器件材料,相比传统的Si、III-V(Ga As、Ga N)等光电材料,其具有直接带隙、p-p跃迁、光吸收厚度更薄、光学带隙窄、载流子扩散长度长(与光吸收厚度相匹配)、激子寿命长等优点,并且由它们制备出的器件具有更强的光吸收能
近年来,随着GMR效应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基于GMR效应的磁存储器件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的研究和开发。MRAM的基础架构是由图形化铁磁单元和可实现读/写操作的字位线结构组成。从读操作的角度来看,每个MRAM单元都应该具有稳定的存储状态,也就是稳定的剩磁态。另一方面,从写操作的角度来看,每个MRAM单元都应该具备稳定的写入场,同时具有明
对农田地区开展作物和作物残留物覆盖度精细监测研究,既可以满足农业管理部门对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又是充分理解植被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的物理和生态交互过程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对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然而,作物残留物与土壤光谱类似,尤其当作物残留物受到较高水分含量影响时,木质素和纤维素特征吸收特征将被严重削弱,多光谱遥感难以区分土壤和作物残留物。本研究主要关注于(1)分析土壤、作物
地下水资源作为全球水资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系统的不利影响日益加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在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平衡与水质安全已是地下水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启发式搜索原理的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EA)可以高效求解具有非线性
碳点是一类主要由碳元素构成的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发光纳米材料。自2004年首次被发现以来,碳点材料由于丰富的光致发光特性、突出的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等特征而受到广泛关注。时至今日,碳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碳点在成像检测、图形化显示、照明等诸多光致发光相关应用领域大量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受限于合成方法和工艺,针对碳点结构和性能的设计和调控仍存
声学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的微结构介质系统。通过设计超材料的组分和结构,可以调节其中的声程和共振,从而实现很多自然材料不具备的新奇性质。近年来,由于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超材料领域百花齐放,不仅实现了诸如声学隐身、低频隔声和声学超分辨等一系列具有直接应用场景的声学功能,在拓扑、PT对称等新兴领域也迅猛发展,超材料已经成为声学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声学超材料提出了几种新型的声学器件,并对其
大气CO2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以大气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远超过去80万年大气CO2浓度(p CO2)的变化范围(180-280 ppm)。相比于器测记录,古气候记录可以提供更长时间尺度上地球系统对各个驱动因子的响应信息,帮助改善气候模型,使其更好地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晚新生代板块构造等边界条件与现今类似,同时已有的p CO2重建记录与现今水平相
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克拉通之一。研究表明其变质基底在太古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其后又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组合。塔里木克拉通基底的研究对探讨地壳的起源和生长,以及超大陆在前寒武纪的演化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寒武纪基底主要出露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其中塔里木北缘的研究程度相对较高。本文选取了塔里木北缘三个重要的元古代变质岩单元:兴地塔格群、帕尔岗塔格群和阿克苏群,在野外剖面调查的
以高中物、化、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和UbD教育理论为依据,优化教学目标设计,从知识类型的角度研究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