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整个翻译史就是一部直译和意译此起彼伏的历史。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延伸,但又不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立足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层面的界限,将视野拓展到语言、文化、美学以致政治范畴,立足于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取向。
不同译本的比较和分析,对于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比较译本在选词、句法、风格再现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可以看出翻译策略的选择对译文的影响。本文试从归化、异化角度比较《苔丝》的张谷若译本和孙法理译本。张译本倾向于归化译法,而孙译本更偏向异化的翻译策略。比较从译文对语言和文化这两个层面的处理展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翻译审美再现时,必须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重视文化的差异。语言表达应该归化,文化特色则必须最大限度予以传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传真必然是翻译的职责。
在尽量再现原文的意蕴与风格时,译文必须是真正通顺的汉语,这就是语言表达的归化。而异化的翻译策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文化专有项的处理,要尽力传达异域的文化特色,不能混淆视听;二、尽量传达原文的语言形式,但不是机械照搬,这里的语言形式主要指具有文体、修辞、诗学价值的表达方式,包括原作者特有的或异常的写作手法。译者应该具有敏感的文体和风格意识,识别原文的变异或陌生化现象,衡量其中的美学价值,并尽量用相应的译语语言形式再现。
第一章扼要综述归化和异化的历史,并归纳其适用性。
第二章比较两译本的选词,具体比较两译本如何处理idi01ect和culture-specific items。
第三章比较两译本的句法。首先简要分析了英汉句法的差异,然后从familiarity和foreignness的角度比较两译本的句法选择。
第四章比较两译本如何再现原文的风格。主要从隐喻的翻译和四字格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第五章为总结。不管归化异化,关键在于“化”,尤其对于汉语里没有的字眼和句法,译文应该尽力把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完全地表达出来,读者看了译文中的字眼和句法,既觉得新颖,又觉得一见如故。对于原文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则不应归化。针对英汉语的特点,在英汉翻译中应坚持归化与异化的辨证统一。在纯语言层面以归化为主,在文化、文体层面以异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