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跟骨骨折在足部骨折中比较常见,跗骨骨折中约有60%为跟骨骨折。跟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以高处坠落,足跟受到撞击最常见。跟骨骨折损伤机制复杂,分类方法较多,治疗方式不统一,最常用的还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跟骨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软组织覆盖差等原因,术后出现切口裂开、坏死、感染的概率较大,甚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于1992年开始出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处理难愈合伤口的标准治疗方法。与其他引流技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进行高效、全方位的引流。它不仅能够将血液、渗出液和坏死组织引流出体外,还能填塞于创面空腔,促进感染腔隙的闭合。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复杂软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等方面,但是在预防手术切口并发症方面,尚未有太多的报道。目的探讨用负压封闭引流预防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于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病历资料较完善的73例81足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均诊断为跟骨闭合性骨折,属于跟骨Sanders分类中的Ⅱ型~Ⅲ型,给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骨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入,使用跟骨钛钢板及螺钉固定,2-0丝线逐层缝合至皮肤。将患者按照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负压封闭引流组、自制负压引流组和橡皮条引流组:负压封闭引流组11例13足,术后给予切口负压封闭引流;自制负压引流组27例29足,术后以纱布垫自制负压引流;橡皮条引流组35例39足,术后给予切口橡皮条引流,常规换药。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预防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切口引流时间方面,负压封闭引流组为5(4,5)天,自制负压引流组为5(4,5)天,橡皮条引流组为2(2,2)天。引流方式对术后切口引流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H=66.703,p=0.000)。组内多重比较:负压封闭引流组与自制负压引流组的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89,p=1.000),而橡皮条引流组与该两组的引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2.090,p=0.000;H=39.501,p=0.000)。在切口愈合时间方面,负压封闭引流组为16(14,16)天,自制负压引流组为15(15,18)天,橡皮条引流组为18(15,24)天。引流方式对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H=8.622,p=0.013)。组内多重比较:负压封闭引流组与自制负压引流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438,p=1.000),与橡皮条引流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949,p=0.048),自制负压引流组与橡皮条引流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511,p=0.053)。在术后切口并发症方面,负压封闭引流组出现1例切口边缘少量发黑坏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7.69%。自制负压引流组出现2例切口皮缘发黑坏死,1例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34%。橡皮条引流组中有8例出现有切口部分皮缘坏死、切口裂开,3例切口脂肪液化坏死,切口感染不愈合,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21%。引流方式对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χ2=6.591,p=0.031)。负压封闭引流组与自制负压引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9,p=1.000),而橡皮条引流组与该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6,p=0.013)。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延长引流时间,明显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对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的作用尚不确切,仍需进一步研究。自制负压引流是对负压封闭引流的一种模拟方式,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